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几乎所有影片的褒贬都很难达成共识。一部影片总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双方很容易争论不休。其中,陈思诚的《解密》更是难逃严苛的“评判”。
赞扬影片的人表示,《解密》为中国观众呈现了一场极致的、期盼已久的视听盛宴,不愧是继《流浪地球》《封神》之后的又一部工业大片;而评论家们则更关注影片的人物塑造、台词设计,以及某些美学理念,似乎值得商榷。
一部电影想要完美几乎是不可能的,想要让所有观众都满意更是痴心妄想。创作和评价本来就是主观的,但电影背后的工业实力、技术创新、工作团队等客观的东西却是实实在在的、可量化的、不容忽视的。
就《解密》而言,影片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创意都预示着华语电影新的可能性。正如原作者麦嘉所言:“《解密》会赋予华语电影一种新的状态、新的面貌、新的未来。”
麦家
太夸张了吗?真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影片的幕后花絮吧。
一
《解密》讲述了数学天才容金珍(刘昊然饰演)倾尽一生精力破译世界级高难度密码“紫密码”和“黑密码”的故事。
从民国末期到冷战时期,对应时代的建筑、场景、人物、道具等,如果真实度有一点点偏差,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就会离真实很远。麦嘉总结道:“与其有那么一点瑕疵,还不如不拍(这部电影)。”
陈思诚对此表示认同,并在筹备制作阶段就提出了要求——要尽量贴近现实,真正“回到那个时代”。
陈思诚
寻求真相是困难的,首先,就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景,机密机构“701局”。
大部分剧组都会选择在摄影棚里布景。但实景拍摄和摄影棚拍摄有天壤之别。剧组找遍了大半个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所上世纪五十年代废弃的疗养院。他们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2.5万平方米的拍摄场地修缮一新。当技术侦探专家和麦嘉本人来到片场参观时,他们感觉自己又回到了“我的局里”。
建筑框架搭建好后,内部细节需要细化。解密部门涉及各种古董机器,剧组花了半年时间,找到了三千多台古董机器。有些机器,比如恩尼格玛密码机,国内没有,欧美也没有卖。最后只能画图,再通过3D打印等方式复刻。前后花了三个月,机器才得以全部投入使用,而不是空架子。
就连墙上一闪而过的数值公式,都是科学顾问们经过反复研究后手绘的;空中不起眼的天线架,却是连专业天线工程师都难以看懂的笼型天线;其他的暗门、暗道,自然不在话下。
主演们自不必说,都要接受密码学训练;群众演员也要学习消息参数、密码种类等。只要镜头扫过701,每一个角色,无论大小,都仿佛回到了真实的701局。
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艺术部门的任务最重。
首先是概念图。《流浪地球1》有3000多张概念图,《流浪地球2》有5000多张。作为一部有大量实景的年代片,《解密》美术部工作了9个月,画了3000多张概念图。陈思诚说,一开始用的是AI,大概两周就画了两三千张概念图,但后来全部废弃,只能作为一些创意的延伸和参考。
有了概念图,我们开始搭建125个场景、100多个子场景、20多条街道,总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遇到特别复杂、难以完全复制的建筑,比如片中的旋转楼梯,就需要将其拆开,在实景中搭建底座,在摄影棚中搭建内部旋转楼梯和塔顶,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场景。
说到小李(吴彦祖饰演)的家,为了追求民国名门望族的家居场景,装修全部采用实木家具,史无前例,从零开始打造。郭帆来片场探班时,频频感叹“做个笔记好好学习”。
老大学里的灯具、桌椅、长凳全部采用真材实料,仅一张墙纸的透光率、材质就测试了50多次,最终道具总数达到了10万件。
摄影指导曹郁在主创专访中特别提到了容金珍在垃圾山上夕阳下独自下棋的场景。为了拍出理想的镜头,他们的专业软件可以预测未来半年内太阳的运行轨迹,根据这个轨迹和经纬度,在合适的位置搭建垃圾山,进而确定摄影机和机位。
以上并不能完全描述剧组在“求真”之路上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脑力,最终呈现的效果,无论从技术还是形式上看,都是国产电影少有的。
二
在原著小说中,容金珍不仅是一位数学天才,还是一位解梦人。
电影改编延续“梦”主题,打造了红海滩、旋转楼梯、游乐园、迷宫、火车海象等十大梦幻场景。陈思诚表示,天才之间的棋局、焦虑、超越,那种困兽犹斗的苦战,都是难以视觉化的;而梦是一个理想的载体,梦可以是思考的一种隐喻。
十大梦想
《解密》中的十个梦想,是十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需要美术、视效、摄影、演员、制作等全剧组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就拿给观众印象最深的红沙滩来说,为了达到“实拍”效果,剧组在5000平米的摄影棚里用了105吨沙子,测试颜色、染色、固化,再铺设2000平米的沙滩,用造浪机搅起海浪,再与红沙互动测试,直到达到导演的标准。整整90天,只为几个镜头。
陈思诚还想要拍日落,这给摄影部门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创造出一个人造太阳”。
曹雨的解决方案是研制巨型灯架,用75组LED灯搭建灯阵,在天花板上预装500盏空间灯,通过编程控制灯光,最终成功模拟出真实光源,实现了所谓的“人造太阳”。
同时,他使用的ALEXA65 IMAX摄影机,画质、锐度、色彩都堪称一流,其传感器是全球最大的,可以广角、近距离拍摄人物,人物不变形,“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摄影机都做不到的。”
全球只有60多台IMAX摄影机,《解密》剧组就有两台,难怪王宝强在路演时说陈思诚很会赚钱,但他赚到的钱全都还给了电影。
还有一场梦幻般的摩天轮倒塌,荣金珍在车里被甩来甩去的场景。这个场景对灯光的要求极高。曹雨设计了三组可编程LED灯架,搭配移动的大灯球,再配合视效部门调配了上万盏CG灯光进行后期渲染,最终营造出逼真的倒塌效果。
从影多年的刘昊然在看到曹郁的工作台后惊叹不已,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摄影师站在全数字调光台前。剧组里所有的LED灯都经过了编程,调光台可以控制每一盏灯。梦境与现实的瞬间切换、真实与虚幻的画面效果都能轻松准确地完成。
当然,与摄影、美术协同工作的视效部门也不能忽视。作为一部视效含量颇高的电影,《解密》的视效总时长高达1小时31分26秒,且全部由中国团队完成。
影片中一些重要的视效场景,如摩天轮倒塌的场面,渲染一帧画面就需要62个小时,相当于计算机渲染了54.3万小时。
然后就是水下漩涡的梦幻场景,水的制作难度非常大,更别说水中的CG人物,布料的解算、头发的解算、流动的气泡、水的纹理,还要以长镜头的形式过渡到童年的家,几秒钟的镜头制作周期长达2个月。
可以说,整部影片的视效制作规模相当庞大,而且全部以高水准完成,甚至超出了陈思诚的预期。对于复杂的视效镜头,都会先做技术预览,再配合摄影部门确定拍摄方案,这是《解密》中的常规操作。
麦嘉看到后认为,剧组的各种创作和努力,对于厚重的电影工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孵化。原著中提到的梦想,比较笼统,电影不仅要把梦想合理地视觉化,更需要让创意变成现实,难度非常大。然而《解码》在专业性和技术性上,几乎无可挑剔,达到了某种极致。
陈思诚、曹郁等人在片场
陈思诚认为,为了追求极致的视听享受,为了证明电影院存在的必要性,就要用这种极端来展现电影独特的魅力,这是电视或者手机屏幕所无法取代的。
三
影片中有一个关键道具,就是披头士的经典歌曲《我是海象》。不过,披头士从未在亚洲授权任何歌曲。陈思诚花了大价钱,成为首位使用披头士歌曲的亚洲电影人。他称,这应该是全球最昂贵的音乐作品,而这首歌背后的“反战”含义也与影片的主题十分契合。
此外,电影配乐由近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奏者在维也纳现场演奏录制,总时长超过120分钟,并根据剧情、人物关系、内心情绪变化等专门谱写了不同的音乐。正如陈思诚所说,如果观众走进影院,单听配乐,或许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如果说《封神》系列拓展了国产玄幻片的边界、《流浪地球》系列提升了国产科幻片的制作水准,那么《解码》则在历史时代制作水平和心理想象等方面达到了巅峰。
在片中饰演数学教授的约翰·库萨克在参观完片场后感叹:“十多年来,我在好莱坞没有看到过如此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电影。”《解码》让他重温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約翰·庫薩克
麦家等待了二十多年,联系了六位导演,才终于见到陈思诚。他表示,在内容呈现上,相信“《解密》会成为华语电影非常重要的足迹”。
麦嘉称赞《解码》剧组
可以说,《解密》的每一个创意落地、每一个想象的实现、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凝聚着众多企业、工种、部门的努力。这些力量的释放,将扩大中国电影产业的容量: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都可能将电影工业化再推进一步。
当然,《解密》并不完美,但以陈思诚为代表的华语电影中坚力量所走的路,他们所创造的经验以及所带来的技术更新,确实为华语电影铸就了一条生生不息的动脉,这个成绩谁也无法否认。
如果在暑期档,甚至在一个电影年里,没有一部《解密》这样的工业大片,那才是不正常的;如果有,那才是幸运的。
文/李瑞峰 李杰 编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励!)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