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故事,学习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admin 2024-07-03 阅读:8

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历史故事是我们最容易理解的。成语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使用的词语往往与现代汉语不同。它们代表一个故事或典故。下面,编辑介绍一下从历史故事中衍生出来的成语,方便大家理解。

历史故事中的成语1

每一个字都很重要

【成语】:一言既出,千金难买

【拼音】: yī zì qiān jīn

【解释】:每增删一个字,奖励一千金币。以表扬文笔之精湛,不可更改。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中外历史上最大的一桩投机生意,不惜重金把被挟持的异人拥立为秦王。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了报答吕不韦的恩情,任命吕不韦为相国,成为仅次于皇帝、凌驾于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他从一个商人,变成了可以任免官员的权威。朝中大臣们虽然嘴上说着,但是心里却十分不满。吕不韦也知道自己政治资历太浅,私下里说不定还会有人议论他,他觉得提高自己的名声才是最能服人的办法。但是怎么才能快速提高呢?他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吕不韦对此事十分苦恼,召集家臣商议此事。

有家臣建议吕不韦带兵征伐数国,立下大功,树立威望。有人立即反对,说这种方法弊大于利,即使打赢了战争,回来也不会升官,因为没有比宰相更高的官职。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战争失败,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学识渊博,是因为他写了一本书叫《春秋》;孙武之所以能成为吴国大将,是因为吴王读了他的书《孙子兵法》。为什么我们不能写一本能够名扬天下、为后人树立榜样的书呢?

吕不韦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命令手下人马立即组织人手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门客三千人,很快就写成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题为《吕氏春秋》。书完成后,吕不韦下令将全文抄录下来,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告示:凡能对书中增减一个字,甚至更改一个字的,赏赐黄金千两。

告示贴了很久,但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没人来骚扰他。因此“一言千金”的说法流传至今。

历史故事中的成语2

惩罚不会隐藏亲属

【典故】

公元前520年,晋国永子夺取了兴侯的部分封地(今河北省兴台地区),兴侯与他打了好久的官司,没有结果。

晋国刑部尚书景伯到楚国出差,叔鱼代理审判,晋国宰相韩宣子命他审理此案。杨舍鱼(?-前528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杨舍志之子,杨舍四族之一。雍子自知有错,为打赢官司,便将女儿嫁给了40多岁的叔鱼。叔鱼得到了雍子的女儿,不问是非,便宣告雍子胜诉。自以为有理的兴侯败诉后勃然大怒,当场杀死了叔鱼和雍子。韩宣子向叔鱼的哥哥叔项请教这起案子该如何处理。 叔项说:“这三人都有罪,都应该处死。永子明知有罪,却利用女儿贿赂判官;叔鱼贪污枉法,星侯私自杀人,这三人都有罪。活着的星侯应该处死,死了的永子和叔鱼应该被肢解。”韩宣子于是杀了星侯,并把永子和叔鱼的尸体摆在街上,以示死刑已经执行。

当弟弟犯了罪时,哥哥不徇私,不包庇,因此孔子称赞叔项“治国而刑罚,不隐亲”。

叔禹(杨舍于饰)本是执法大员,却未能护法执法,反而贪赃枉法,出卖法律,最后死后尸首被抛入市中,他的名字被钉在了贪官的耻辱柱上,叔禹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贪污受罚的官员。

历史故事中的成语3

雕舟寻剑

楚国有个人远行,乘船过江,不慎将宝剑掉入急流中,船上的人都大叫:“宝剑掉水里了!”

那人立刻用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然后转身对众人说道:“这就是我的剑掉落的地方。”

众人疑惑的看着那道刀痕,有人催促道:“快下水去找那把剑!”

楚人说:“你慌什么?我有标记。”

船继续前行,有人又劝道,“你再不下去寻找剑的话,船会越走越远,你也未必能再找到它。”

楚人却依然自信的说道:“放心,放心,标记就刻在那里。”

船靠岸后,楚人顺着船身上刻的标记下水去寻找宝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到呢?船身上刻的标记,是宝剑落水时在江水中的位置。落入江水中的宝剑不会随船而动,但船和船舷上的标记却在不断移动。等到船靠岸时,船舷上的标记已经和宝剑在江水中的位置没有任何联系了。楚人用上述方法寻找宝剑,是不是太愚蠢了呢?

他在岸边的船底下泡了很久,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嘲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我们如果用静态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就必然会犯脱离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雕舟寻剑

楚人渡江,其剑从船上落入水中,楚人即在船上作记号,说:“吾剑落于此。”船停,楚人即从记号处入水中寻剑。船已动,剑未动。如此寻剑,岂不乱乎?————《吕氏春秋·查谨》节选

历史故事中的成语4

在专家面前炫耀你的技能

【解释】鲁班:鲁班,又名公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木匠。他在鲁班面前挥舞着斧头。比喻在高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技能。

[出处] 宋·欧阳修《寄梅圣余书》:“昨在真定,作七八首诗,今尚记之,在高人面前卖弄本领,未免可笑。”

【成语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期鲁国人,擅长制作精巧的工具,人们称他为“巧人”,历来被尊为木匠之祖。凡是敢在鲁班面前炫耀斧术,也就是想在大能手面前炫耀自己的手艺的人,就被称作“鲁班耍斧”,简称“鲁班耍斧”。这与“关公耍大刀”的说法类似。

其实“板门农夫”这个成语早在唐代就有了雏形,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言中写道:“板英门前挥斧头,这脸面啊!”意思是脸皮太厚,不敢在鲁班和英人(也是斧头高手)面前炫耀自己的斧头技能。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来表示自嘲,指不敢在专家面前炫耀自己的小技能。

历史故事中的成语5

杯中的蛇

【解释】 ①误把杯中的弓影当成蛇。比喻多疑;对自己心生恐惧。 ②也可以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又称“弓影杯蛇”。

【来源】清人黄遵宪《情怀》诗:“金环寒舍,暗有隐痛;杯中蛇影,奇冤无比。”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臣请主簿杜宣喝酒。酒宴设在厅堂,北墙上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的折射,弓的影子映在酒杯里。杜宣看见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里爬动,当即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县令是他的上级,又是特意请他喝酒,他不敢拒绝,只好咬着牙喝了几口。仆人又给他倒了酒,他便借口拒绝,起身告辞。回到家,杜宣越发怀疑自己刚喝下的酒是一条蛇,他感觉那条随酒入胃的蛇在胃里爬动。他感觉胸腹疼痛异常,难忍,吃饭喝水都很困难。

家人立即请医生治疗,可吃了很多药病情却不见好转。

几天后,英辰因为有事到杜宣家里,问他为何生病,杜宣将那天喝酒时酒杯里有蛇的事情说了出来。英辰安慰了他一番,便回家了。他坐在厅堂上,一遍又一遍地回忆、思考,就是想不通杜宣的酒杯里怎么会有蛇。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到了杜宣那天坐过的地方,端起一杯酒放回了原来的位置。原来,那酒杯里竟然有弓的影子。不仔细看的话,还真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辰立即命人用马车将杜宣接了过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并让他仔细查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道:“你说的那杯里的蛇,只不过是弓在墙上的倒影而已,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奇怪之处。这下你放心吧!”

而杜宣得知事情原委之后,心中的疑虑顿时消失,很快恢复了过来。

相关文章:

★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

★ 历史故事成语集锦

★2020年历史故事成语集锦

★ 精选历史故事中的成语故事

★ 历史故事成语集锦

★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

★ 2020年历史故事成语汇总

★2020年历史故事成语精选

★ 中国历史典故成语精选

★ 十个历史故事里的成语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