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临池学书与王献之七缸水的故事,激励代代人好学上进

admin 2024-07-03 阅读:5

(东晋)王羲之《书法的奥秘在于水》

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王羲之在灯下水池边学书的故事,告诫我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热忱。后来在农村,父亲给我讲过王献之与七缸水的故事,告诫我凡事不要寻求捷径,只有刻苦学习、刻苦练习、努力拼搏才能获得成功。后来我当了老师,不止一次把上述两个故事讲给各班学生听,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有一位已成为工程师的往届生写信告诉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讲给他的女儿听。女孩发誓要以“二王”为榜样,刻苦学习,在全国书法大赛上获奖。这样,我们祖先肯定的模范行为,就会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321—379)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字逸邵,东晋琅琊临邑(今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又称王右军。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书圣”,王羲之被书法界誉为“超群出众,古今独一,兼收并蓄,自成一家”。他刻苦钻研的精神、严谨治学的风格、独特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榜样。比如,据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池畔学书”,日复一日,不眠不休,不食不果腹,研习各家书法流派的长处。 为了节省时间,身边的水池成了他冲洗毛笔的方便场所,久而久之,池水清澈见底,被染成了黑色,留下了一个个专心致志学习的感人故事。

几年后,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跟着他练起了书法。几年下来,他的书法其实已经相当不俗了。王献之年纪轻轻,却志向远大,一心想赶上父亲的名气,所以有些急躁。有一天,他趁着父亲夸奖他的机会,向父亲请教练书法的秘诀。王羲之微微一笑,摆摆手,领着献之来到院中,指着院中十八个大水缸说道:“练书法的秘诀,就在这十八缸里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些缸里的水来磨墨,等到十八缸里的水全部用完,你就知道秘诀了。”王献之很聪明,知道父亲这句话的深意,他并不懒惰,日夜舀水磨墨,越练越卖力,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 后来他的成就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被称为“二王”。

东晋历史故事50字_东晋历史故事_东晋历史故事100字

当然,学书法是有规则的,光靠刻苦是不够的。但祖先们之所以一代一代地流传二王刻苦学书的故事,就是为了强调刻苦练习的重要性。他们用池水、坛水来劝诫人们,要心平气和,不断学习,才能成就大事。

王羲之以书法换鹅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他出身于贵族家庭,由于才华横溢,被朝中大臣推荐为官,曾任都督、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为王右军)。

东晋历史故事100字_东晋历史故事_东晋历史故事50字

王羲之自幼喜爱写字,相传他边走路边用手指练字,久而久之,甚至会用手指抓挠衣服。经过刻苦练习,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出名,当时的人都把他的书法视为珍宝。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去了一个村庄,一个老妇人在集市上卖六角竹扇。这些扇子非常简陋,没有任何装饰,没有引起路人的兴趣,看来是卖不出去。老妇人很着急。王羲之见状,很可怜老妇人,便上前对她说:“你的竹扇没有图没有字,卖不出去,要不我给你写字?”老妇人并不认识王羲之,但见他热情高涨,便把竹扇递给他,让他写字。王羲之拿起毛笔,在每把竹扇上,潇洒地写了五个字,然后还给了老妇人。老妇人不识字,觉得他写得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你放心,你告诉买扇子的人,上面的字是王右军写的。”王羲之一走,老妇人便照他说的做了。 集市上的人一看,这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争先恐后地买下来,一筐竹扇立刻就卖光了。

很多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爱养花,有的爱养鸟。但王羲之却有自己特殊的爱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买回来欣赏。山阴有一位道士,想让王羲之为他写一卷《道德经》。但他知道王羲之不会轻易为别人抄写经文。后来,他发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意养了一批好鹅。王羲之听说道士有好鹅,就真的跑去看了。当他快到道士家的时候,只见河里有一群大鹅悠闲地浮在水面上,它们雪白的羽毛衬托着高高的红色屋顶,煞是惹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它们,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让道士把鹅卖给他。 道士笑着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就不必花钱了,这些鹅我就全部送给你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你为我写一篇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为道士抄写了一篇经,而这些鹅也被王羲之收了回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