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用他们的智慧照亮了中华文明。让小朋友学习历史名人的故事,就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了解他们,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历史人物故事集锦,一起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人物故事(一)
姒少康——夏朝第六代国王
少康是夏朝第六位君王,在位时间公元前1940年至公元前1880年。他是项之子,禹之父,项妻有嬴之女侯敏所生。少康生活在韩涿攻杀夏侯项,夏朝混乱之时,所以少康在有嬴长大。长大后,他成为有嬴的牧长,管理牲畜。后来,他被韩涿父子逼迫,逃到有嬴,做了大厨。在有嬴和夏族旧部的帮助下,少康终于打败了韩涿父子,恢复了夏朝的统治。这段历史被称为“少康复辟”。少康是夏朝一位有功之君。 少康晚年,封其妃子吴禹为越国(今浙江绍兴县),以祀其先祖大禹之墓,为越国之始。二十一年后,少康病逝,葬于阳夏。
少康即位后,开辟祭坛,祭祀祖先,感谢天地。还赏赐功臣,铲除奸臣,振兴朝政,免除诸侯十年贡赋,免除许多苛捐杂税。他吸取太康、后羿、韩愈的教训,摒弃王宫陋习,勤劳爱民,大力发展农耕,使夏朝一时兴盛。这段历史后来被人们赞颂为“少康复辟”,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约有百年之久。如果把夏朝的建立看作是中国王朝最早的“中兴”,夏启是靠权谋建国的功臣,太康成为最早的“无能君主”。只有少康回到都城,夏朝才进入“治”与“盛”,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少康自幼饱尝艰辛,中兴后勤政重信,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繁荣,各部落都拥护他。夏朝再次兴盛,史称“少康中兴”。所以,少康是一位有成就的君王。
历史人物故事(二)
后羿——夏朝有穷国国王
后羿,又称“羿懿”、“羿”,“侯”是夏朝国君的称号,商朝称“天子”,周朝称“王”。他是夏朝东夷部落有穷氏族首领,山东济宁人。夏侯仲康死后,其子继位。不久,羿驱逐项羽,自己当上了国君,是夏朝第六位国君,后被家臣韩越所杀。
“司”是“父子相继从事某一职业”的意思,“司仪”是“世袭的弓箭手”。从夏启开始,夏朝的君主就把“司”(si)倒写成的新字“侯”(hou?读作“司”)作为自己的官衔,一直沿用到公元前1640年(夏桀末年)。因此,“侯”是夏朝最尊贵的封号,而由于“司仪”在夏朝初期确实掌握着王权,所以后人尊称“司仪”为“后羿”。“后羿”原本就是一名弓箭手,他的职业和技能都是父传子承。到了帝喾时代,当时的“司仪”被任命为宫廷卫队长,被称为“司衡”,这一显赫的职位在家族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在太康不理朝政的时候,当时的“思懿”以禁卫军长的身份发动宫廷政变,将太康五兄弟赶出宫廷,自己当上了摄政王。因为在古字中,思与侯是同一个字,久而久之,“思懿”就变成了“后懿”。太康亡国后不久就死了,他的族人建立了弟弟仲康,他们流落到了洛水一带。仲康死后,他的儿子象建立了他。侯象被义追杀,逃到商丘(今河南商丘)投奔同姓的诸侯真寻氏和贞观氏。[2]此时,真寻氏已经从伊洛平原迁到了河南东部。 韩卓为防止夏侯相势力死灰复燃,命焦氏率军“杀贞观攻贞勋,灭夏侯相”。随即封焦氏为虢国(今山东叶县北,或疑在河南太康县东南),封朱氏为懿国(宋、郑之间,约在今河南中部东部),以制衡东方。韩卓攻杀侯相时,其妻侯敏东逃至山东西南母族有任氏(有任氏,今任城),生下遗腹子少康。
夏朝后羿,有穷氏人,为有穷国国王。他篡夺了夏国的王位,在位八年。当时夏后羿的儿子太康沉迷于狩猎,不理会政事。东夷部落有穷氏首领羿趁着夏国统治力量减弱之时,驱逐了太康。太康死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夏王,实权由后羿掌握。仲康死后,其儿子继位。后羿驱逐了象,自己做了国王。这在史书中被称为太康亡国,后羿代替了夏。但后羿只顾到处狩猎,把政事交给了寒月,寒月后来被他杀死。 夏启称王之后,一个叫有扈的部落不满,发动叛乱。齐国和有扈部落发生了战争,最后齐国灭亡了有扈,并把俘虏罚为牧民。其他部落见有扈的样子,就没有人反叛了。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一个很无能的君主,他不理朝政,爱好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发兴奋,百日没有回家。当时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一个部落首领叫夷,他野心勃勃,想要夺取夏朝的政权。他见太康出去打猎,认为是机会,便亲自率领军队镇守洛水北岸。 当太康带着大批猎获的猛兽高高兴兴地回来时,他走到洛水之畔,对岸却挤满了后羿的军队,挡住了他回去的路。太康无奈,只好在洛水南岸过着流亡生活。后羿不敢自立为王后,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夏王,把实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仲康在位期间,羿招揽了众多追随者。仲康死后,便立其儿子象为皇帝。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145年,时机成熟,他废黜象,流放到贞关(今山东曹县),夺取了夏国的王位,成为夏国第六位君主。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射箭本领成为了暴君,和太康一样到处打猎,把国事交给了心腹韩涿。 韩卓瞒着后羿,收买了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韩卓就派人去杀了后羿。
韩卓杀死后羿,登上了帝位。他害怕夏国人再与自己争霸,只好杀了被后羿赶走的项氏。项氏逃到哪里,韩卓就追到哪里。后来,项氏终于被韩卓杀死了。当时项氏的妻子怀孕了,被韩卓逼迫,只好从墙洞里爬出来,逃到娘家有任部落,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少康。少康长大后,就给祖母家看管牲畜。后来听说韩卓派人追杀他,就逃到舜的后代有余国。少康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练就了一身本领,从有余国招兵买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他得到忠于夏国的大臣和部落的帮助,反攻韩卓,最终夺回了帝位。 从太康到少康,夏国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乱才恢复元气,史称“少康中兴”。少康灭亡了寒越,但夷人与夏国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夷人有许多著名的弓箭手,他们的弓箭威力很大。后来少康的儿子地主(zhù)即位,发明了一种可以防箭的护身衣,称为“甲”,打败了夷人,夏国的势力又向东扩展。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用非常手段杀死了伯夷。从此,禅位制被世袭制所取代。后启死后,太康即位。他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统治阶级矛盾重重,外夷人纷纷造反。 东夷部落有穷部落首领羿趁太康狩猎之机,夺取了夏国政权。太康被羿放逐,病死阳夏。仲康即位后,后羿把持朝政,仲康犹如傀儡。仲康在位三十年,悲愤而死,其子后羿继位。后羿赶走了将相、大臣,自己做了国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后羿代夏”事件。后羿在位的晚年,十分信任徒弟寒月,但祸从家族内部而起,并没有好下场。寒月与后羿的妃子纯虎合谋,三年之内,先后杀死了后羿的亲信大臣乌罗、伯隐、熊翎、孟翊等人。 后羿十九年,朝中大臣几乎都成了寒月的密友。寒月认为时机成熟,便打算找机会杀了他。不久,他被后羿发现在床上,当时他正与纯虎通奸,酒醉后羿喝得酩酊大醉。后羿一怒之下想要杀了寒月,可寒月却在卧室的床上将他杀死了。寒月随即进宫公布了后羿的罪行,然后自立为皇后,改国号为汉,立纯虎为正妃,以庚辰年为汉月元年。
历史人物故事(下)
墨曦——第一个失去国家的女王
梅溪,又名末溪、莫兮,是石姓女子,名梅,姓奚,是夏朝第十七代君主鲁桂的皇后。“妺”读音为mo,为mo的四声。女子边上加“末”字,不是“妹妹”中的“妹”。
有诗赞墨曦之美:“有墨曦,眉眼清秀,衣裳华美,风姿绰约,如晶莹雨滴,人人爱慕。”墨曦是一位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多项“第一”的女性,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狐狸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国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间谍”、“第一祭品”、“第一妓女”、“第一无辜者”。墨曦与妲己、褒姒、丽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夏桀取代了尤氏(今湖北恩施市)。尤氏是东方一个小国,实力弱小,不敢与夏朝为敌,表示愿意纳贡。夏桀欺压百姓,不让尤氏投降,执意要屠杀尤氏。尤氏知道夏桀是个好色暴君,便迎合他的心意,选了美丽的女子梅溪作为礼物献给他投降。
夏桀王看到梅曦的美貌,十分高兴,便撤兵把梅曦带回了京城真旬(今河南偃师二里头)。梅曦看到京城的宫殿破旧不堪,十分不悦。为了讨好梅曦,桀王修建了清宫和瑶台,并用玉石建造了豪华的邛外瑶台,作为离宫。他整天沉迷于宴乐、纵情声色,对朝政不闻不问。
由于桀王荒淫无度,残暴无道,百姓不堪忍受,商汤便乘机起兵攻打夏国。桀王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战船大败,带着梅希渡河逃到南巢(今安徽巢东南)山中,二人同归于尽。
司不疆——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不疆(?~公元前1753年),又称姜帝、不疆帝,是夏朝第十一位君主。他是夏协之子、景之兄、孔甲之父。夏协病死后,不疆继位。他在位59年(《竹书纪年》记载为19年),病逝,葬于安义附近。
不疆帝六年,伐九园而胜,扩大了夏朝在东南方的势力范围。不疆帝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在位59年,也是夏朝军事力量的巅峰时期。
不疆晚年担心儿子孔甲性格孤僻,不能治理好国家,决定改变齐国以来的传位制度,立弟弟景为太子。这种让位给兄弟的方式,史称“内让”。(《史记·夏本纪》记载不疆死后,其弟弟景继位。)
历史人物故事(四)
姒少康——夏朝复兴领袖
少康(公元前1972年—公元前1912年),又名杜康,是夏王项的遗腹子。他攻杀韩涿,复兴了夏朝,在位二十一年。少康是项的遗腹子。项被迫自杀时,少康尚未出生。其母侯敏顾不上丧项之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跟着宫女爬出狗洞,逃到母亲的右任部落(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次年,生下少康。少康自幼饱尝艰辛,复国后,勤于政事,重信守诺,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繁荣,各部落都拥护他。夏朝再次繁荣,史称“少康复辟”。 公元前1912年病逝,葬于阳夏。
姒少康的曾祖父夏王姒太康在田间流浪百日不归的行为,引起了百姓的极大不满。有穷氏后羿利用百姓的情绪,篡夺政权,不让姒太康入国,史称“太康失国”,夏后氏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后羿取代夏,是夏朝前期又一次重大的权力斗争。后来,后羿被部下韩卓“杀而熟之”,曾被后羿利用的夏大臣伯弥逃到有穷氏(今山东德州市东南25里)。从此,韩卓取代夏,"承有穷氏,卓居羿室,生娇、追"。 两个儿子骁勇善战,加紧追击夏侯氏的势力。
夏太康亡国后,后羿当了八年的国王,但百姓不满。于是后羿就把王位让给了太康的弟弟仲康,前提是穷国永远不向夏朝纳贡。仲康为了当上国王,接受了后羿的建议。后来仲康病死,其子思相立国。思相为躲避寒暄追杀,逃到地丘(今河南濮阳),投靠同姓诸侯鱼真询、鱼真观。寒暄为防止夏后族势力死灰复燃,令焦氏率军“杀鱼真观,攻鱼真询,灭夏侯相”。 遂封蛟为国号(今山东叶县北,或疑在河南太康县东南),封郅为阁号(宋、郑之间,约在今河南东部),以制东方。韩涣攻杀侯相,其妻侯敏东逃至鲁西南有英氏之地,其母族居住于此,生下遗腹子少康。
历史人物故事(五)
何疃迦——商朝第十二位统治者
何聃甲,生卒年不详,甲骨文写为蒯聃,姓子,名郑。他是商太武王之子,中鼎王、外人王之弟,商朝第十二代君主。其兄外人死后,他继位。何聃甲在位期间,商朝再次衰落。无奈之下,他迁都北方的项(今河南内黄),以缓解内忧外患的局面。何聃甲还出兵征讨东南的蓝族和班方,并在一些方国的帮助下,使叛乱的诸侯重新安定下来。何聃甲在位九年后病逝,葬于项。
何旦家,又名蹇家,子姓,名政,是商太武王之子,商仲丁王、外人之弟。外人王死后,何旦家继位,成为商朝的王位。何旦家元年,商朝势力又衰落,为缓和王室内部矛盾,何旦家将都城由萧迁往项(今河南内黄)。何旦家三年,商朝借助方国大鹏国的力量,使邳国臣服于商朝。何旦家四年,出兵征讨东方部族兰夷。何旦家五年,郝国人与班方结交。何旦家遂令彭伯、魏勃率兵征讨班方,班方投降。郝国人因此陷入孤立,于是也臣服于商朝,纳贡。 何禺嘉九年,何禺嘉去世,其子祖翼继位。
何荀家即位之时,内忧外患,矛盾重重,不得不迁都以扭转不利的局面。这次迁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王室内部的矛盾。稍加整顿之后,何荀家便对兰邑、班方等发动了战争。在位期间,何荀家为商朝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为后来祖邑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商代族人迁徙多次,历史上有“前八后五”之说。这些具体地点的确定,对于重建商代历史、解决相关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些地点至今大多未得到考古学的证实。何疃家居住的乡,便是其中之一。《竹书纪年》、《尚书》、《史记》均说何疃家迁居乡。关于何疃家死后的葬地,传说有三种:一、乡(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二、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境内);三、殷附近(今洹河南岸)。
一种说是在今安阳。唐杜佑《通典》卷一七八《相州》载:“相州(今安阳县)殷王何疃家居相州,是处……后魏道吾置相州,取何疃家居相州之意。”宋王应麟《通鉴·地理志》引《类要》云:“安阳县原为殷邑,所谓北蒙;疃家城五里四十步,在洹水南岸。”宋洛钦《路史·国名记》四中提到何疃家居内黄,还提到何疃家故城、疃家墓在安阳。 宋吕大临说《考古图》所载商代青铜器多“得于邺”,《史记·邺王图》卷四记载一件铜罐说:“闻此器得于洹水河畔疃家墓旁”。一说是沛县项县,即今符里集,在江苏徐州以南,安徽宿州以北。丁山根据《古竹志》中何疃家征兰邑故事,提出此说,并结合钟鼎移居沂蒙的故事加以考证。陈梦家等人也沿袭他的观点。至于“沛县项县”一说,多为杜撰,因符里集附近有项山,不可取。邹衡等学者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证。
自唐宋以来,“安阳说”最为盛行,但随着安阳小屯甲骨文的发现,殷猇为盘庚都城的确认,这一说也告一段落,似乎已成定论。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内黄说”是正确的,但在何疃家生活的内黄历史上,并未发现规模较大、年代适宜的商文化遗址,而这一地区发现的商代遗址数量又非常少,因此不可能是都城。这样一来,乡都的具体位置就成了悬案。乡都究竟在哪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洹河流域进行的区域考古调查和对洹北花园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约3.5公里)的发掘,为探寻何疃家生活的乡提供了重要线索。
夏商六大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