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
中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复调教研室主任段平泰先生,于2024年7月27日17时28分在北京安详逝世,享年98岁。
段平泰先生作为我国复调音乐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杰出奠基人之一,在六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亲眼见证了我国复调音乐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并以卓越的影响力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段先生以深厚的学术修养和高尚的师德,潜心教学、研究、创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学生和青年教师。他超脱世俗名利,追求学术的纯粹与精益求精,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追求完美的精神,为我国复调音乐学科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对段平泰先生的逝世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他的家属致以最诚挚的慰问,向关心他的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表示感谢!
我们尊重段平泰先生家人的意愿,葬礼将尽量简单,不举行公开的告别仪式。
中央音乐学院
2024 年 7 月 28 日
段平太先生
音乐与艺术生活
段平泰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他的教学和艺术生涯丰富多彩,为推动中国音乐理论和音乐创作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期研究
段平泰先生1926年6月5日出生于南京,自幼接触京剧、民歌和西方古典音乐,少年时期便展现出卓越的音乐天赋。1944年考入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央音乐学院),同时随李长孙先生学习钢琴,随杨荫柳先生学习笛子,并在学校乐团担任低音提琴演奏员。尽管生活和学习条件艰苦,但对音乐的热爱,使段先生始终坚持音乐追求和梦想。
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立音乐学院迁回南京,段先生开始师从德国作曲家弗兰克尔学习作曲,本科毕业时在天津成功举办独奏音乐会,李长孙、杜明心、陈璧刚等师生参与其中,演奏题材多样、精彩纷呈,受到马思聪等著名音乐家的高度评价。
留在学校教书
段先生本科期间,在三年级班讲授和声。1951年,由于专业成绩优异,段先生正式留校任教作曲系。起初,他作为黄飞礼先生的助手讲授和声与对位法。他的课程运用了皮斯顿的和声法和福克斯的分类对位法,并经常结合中国民乐的旋律进行示范和讲解。
三年后,段先生开始独立承担教学任务。他坚持每天到图书馆阅读中英文文献,并撰写自己的教学笔记。他对一切与对位法有关的书籍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他带领作曲教员和学生下乡办学时,在艰苦的条件下翻译了英国作曲家、理论家埃比尼泽·普劳特(Ebenezer Prout,1835-1909)的《赋格写作教程》。《音乐词典》称它是“用英文或其他语言写成的关于赋格的最好的书”。段先生在田间劳作时,会给学生讲解他翻译的每一章,这使他对赋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西方传统的复调技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苏联音乐理论家斯克列布科夫的《复调音乐》中译本开始传入中国,苏联专家来华讲学,对尚未形成体系的中国复调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系里成立了复调教研室,由肖树贤先生任主任。1986年肖树贤先生退休后,段平泰先生任教研室主任直至退休。
1965年前后,段先生偶然从同事陈培勋手中借到了恩斯特·克热内克(Ernst Krenek,1900-1991)所著的《音调对位法》一书。
对西方传统对位法与现代作曲技法进行深入研究后,如何将其与中国音乐相结合是段先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作曲家、理论家一直在不断进行把西方作曲技法和理论民族化的尝试。段先生对民间音乐有着深厚的热爱,他曾带领学生去调查、收集苗、侗、瑶、壮等民族的民间音乐,从他们的复调民歌中获取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这对他的创作、研究和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段先生对中国民乐的旋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五声音阶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音阶,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民族都有。中国民歌的特色就在于有自己的旋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造就了旋律的个性,只要你找到了它的个性,抓住了它的个性,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个性,发挥的可能性是无穷的。 因此,段先生十分重视五声音阶的非五声音性,以及中国民间音乐中非五声音阶的五声音性。有人说,这是五声音阶的“地域性重音”,无论从旋律还是和声上讲都是如此。无论是五声音阶还是七声音阶的旋律,当多个旋律组合在一起时,其原理仍然是自然声学原理——泛音序列。四度重叠的和声不应对立,但也不占主导地位。李先生对旋律与和声的深刻理解,源于自然声学原理。他追求自然,顺其自然,以自然的心态掌控音乐创作中的各种因素。
这使得他的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都是基于自己的信仰和兴趣,不随波逐流。段先生的另一个特点是创作和教学同步进行,他在教学中创作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很好的音乐会效果,又经得起理论的推敲,是教学的极好范例。段先生的兴趣、爱好和追求是独特的,他不断的研究和积累,使他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学者、作曲家和理论家。段先生在民族音乐研究中,与自己在复调音乐方面的成就相结合,擦出火花,点燃了作曲家自己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使他在复调音乐的研究和创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段先生在民族化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那个时期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写书
段先生对于研究西方音乐理论有着清晰的思路:对位法的技术规律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风格紧密相连,都来自于创作实践,这深深植根于西欧古典音乐数百年来的大小调体系和旋律与和声的规律之中。简单地照搬这些规律显然不利于我们的音乐创作和研究。因此,他主张从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出发,探索规律,不但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创作复调作品时,既要有严格的系统训练,又要有兼收并蓄的风格拓展,无论是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中国风格,还是现代无调性风格的主题,都可以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不同的风格和范式中,对位法的规律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一切都是为了音乐的美感,而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段先生的教学体系深深植根于传统的对位法技法之中。 严谨的训练结合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与作曲学生的个性化追求紧密相连。在他的指导下,学生的作品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与创造力,凸显出自己的风格,避免了千篇一律、千篇一律的倾向,真正实现了“千人千面”的教育理念。
基于这样的理念,段先生总结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创作经验,编写了一套适合国内音乐院校作曲专业的“复调音乐”教材。
此本教材既不同于传统的西方分类对位法和单、双对位法模式,也不同于苏联体制中严谨的写作方式和俄罗斯史诗式的写作风格。在对位法的思维和技法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既有对位法技法的探讨和总结,也有实际作品的创作。此本教材体现了段先生的学术素养——逻辑性、创新性、严谨性和可靠性。逻辑性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划分和分类,以及理论观点的推演和阐释。尤其是卡农模仿部分的分类,是按照技术类型来划分的,而不是像大多数教材那样一一列举。创新性体现在教材没有完全照搬西方或苏联体制,其内容结合了我国的教学特点和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展现了作者在技术理论方面的独到见解。 严谨性体现在,无论其内容来自西方还是苏联体制,都能用来创作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无论是苏联的还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都经过了他多年教学和实践的检验,是经过他深思熟虑后写成的。术语的使用和解释也很精妙。这是这本教材的重点之一——可靠性。
《复调音乐》一经出版,立即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许多专业院校的作曲系均将其指定为复调学科的指定教材。
除了自己编撰的教材外,段先生还翻译了英国作曲家、理论家普劳特1958年所著《赋格写作教程》手稿,该书在文革期间被没收。不过,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学生汤元儒寄回了《赋格写作教程》译本的手写件,虽然历经岁月,字迹模糊,许多章节缺失,但努力没有白费。段先生(现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于2007年8月,该书终于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年8月,王先生译著出版了《赋格写作教程》的姊妹书《赋格写作教程》,与恩斯特·森尼克1965年译著的《调性对位法》一起,这一系列自编教材和译本,对推动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和教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作及教学成果
段平泰先生思维开阔,音乐修养深厚,不仅精通西方传统复调技法,而且对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深厚的领悟和理解,同时积极吸收20世纪新兴的音乐理论和创作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音乐中,巧妙地将多种音乐元素和理念融入自己的创作中,这种跨界融合的创作手法不仅丰富了他的音乐语言,也凸显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时代特征。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已出版《段平台作品选》第一卷(2008年12月)和第二卷(2011年10月),其中有独奏、二重奏、合唱、器乐独奏和室内乐,有一系列将歌剧素材与西方复调技法相结合的作品;有运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对位技法创作的具有浓郁中国古典气息的唐诗宋词清唱作品;有《雨水》;还有发展民乐题材的六重奏和弦乐四重奏。
2011年11月27日,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纪念段平泰先生从教六十周年专场音乐会,本次音乐会精心选取了段先生从学生时期到近期的一系列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音乐创作历程。
音乐会上,段先生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还以其精湛的对位和作曲手法,深刻地传达了音乐的情感和意境,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段先生的作品以其出色的音乐表现力和深刻的艺术内涵,给所有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不仅是他音乐才华的全面展示,更是对他六十年来持续致力于音乐教育和创作的最好致敬。
除教学、作曲外,段先生还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如南宁复调民歌研讨会、中央音乐学院纪念巴赫诞辰300周年纪念会、西安复调音乐会议、中国音乐学院现当代音乐讲座等。并应邀在美国肯特大学、杜克大学等地作中国复调音乐教学讲座、中国复调民歌教学讲座等。
段先生在六十年的执教生涯中,为世界各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家,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括吴世凯、徐振民、余素贤、辛湖光、石万春、刘琳、姜奎、唐元儒、魏忠科、谭盾、陈其刚、周龙、周勤儒、张利达、贾国平、郭晓虎、李忠、安平、郝维亚、方全义、陆小曼、李心草、李宇宁、徐志同、杜勇、陶以沫、佟欣、栾凯、陈心若、姚晨、郝卓还培养了复调硕士生朱诗睿、博士生陈小龙。 我们的每一位往届学员都为中国音乐的发展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生活态度
段平泰先生在学术和艺术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他的人格魅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影响着身边的人,他坚持冬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就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
段平泰先生的一生,不仅是实现音乐理想的一生,更是真正践行教育工作者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一生。段先生青年时期就表现出积极求进的精神,他亲近劳动人民,视音乐学院为家,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南京解放期间,段先生积极参加护校工作;在北京台州坞,他参与修建音乐小学校舍;在清风店,他到连队,与战士们一起种菜,体验着其中的艰辛与快乐。
晚年退休后的段先生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参与街道的治安巡逻工作,继续用实际行动服务社区、守护家园,他的这些举动不仅体现了他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彰显了他与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之间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
段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对音乐艺术的执着追求,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他的生活态度和社会实践,为我们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人民做出了榜样,用音乐和行动编织出一段段美丽的篇章,永远激励着我们热爱生活、奉献社会。
段平泰先生的逝世,是中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学术成就、教育理念、艺术作品和人格魅力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的生命之光将永远照亮中国音乐的未来。
段平泰先生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怀念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