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增程式车型并不被看好,被认为是脱裤子放屁的经典案例。当时,混合动力一直被视为燃油车与纯电动车之间最完美的过渡。然而目前,押注增程式车型的车企越来越多,而坚持开发混合动力车型的车企却越来越少。那么混合动力是如何失宠的?厂商们究竟在考虑什么?
增程式和混动(插电式混动)这两个宿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几乎是一样的。没错,都是在纯电动车还未彻底摆脱里程焦虑问题时,起到应急作用。比如纯电动车在电池耗尽后会立刻没电,而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在电池不足时,可以继续用燃料驱动内燃机继续行驶。虽然两者的结构和原理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模一样的,就是为了解决里程焦虑。
增程式电动车为何过去不受青睐?
平心而论,从技术角度来说,增程器不算高端,有点以前很常见的柴油发电机的味道。原理很简单,如上图所示,电机始终负责驱动车辆,也就是说发动机没有直接驱动功能。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驱动电机,给动力电池组充电。为什么说它在技术上不算高端呢?原因在于,增程器虽然热效率高,但长时间维持稳态运行很容易。
为什么容易?为什么高热效率内燃机对纯油车意义不大?如上图所示,最高热效率是一个点或者说一个区间,只有在负荷170nm,转速2500转左右的时候才能达到。但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状态经常变化,负荷不足或过大,转速不足或过大等问题,让燃油车很难达到或维持峰值热效率。但作为增程器使用的内燃机就不同了,作为增程器使用的内燃机不需要考虑车辆的实际状态,不需要驱动车辆,可以专心发电。
所以,增程器考虑的问题太少,太少了。它只要维持在最高热效率区间运行,就只有这个运行状态。一直维持在最高效率区间运行,不是很美好吗?是的,至少听起来很美好,但是问题在于,这里面有一个二次转化的问题。比如内燃机烧油的时候(热能转化为动能),有一个一次能量损失,内燃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时候,又导致了二次能量转换(动能转化为电能),又有一个能量损失。
所以增程式车在电量耗尽状态下的油耗一直比插电混动要差,毕竟插电混动有多挡DHT或者ECVT,不存在二次能量转换的问题。不过这只是理论层面,现实中这些插电混动车型在油耗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增程式车电量耗尽状态下油耗高的帽子一直都很难摘下来?但这真的是个问题吗?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因为电量耗尽跑的场景实在是太低了。
增程式车油耗高为何不被视为痛点?
原因其实很简单,普通车主经常在城市里用车,平心而论,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增程型,在纯电续航上都足够了,毕竟现在充电站到处都是,充电也方便。至于旅游、探亲等长途驾驶,可能会停电,油耗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普通车主不妨问问自己,一年能出去几次?平均长途驾驶不足1.8次,增程型没电时油耗特别高怎么办?这样的长途出行频率,足以稀释多余的油钱。当然,一年出行几十次的富人另当别论,但富人应该不在乎有没有钱吧?
增程型车最大的优势是更善于抢占空间
增程型就像是一栋公共面积较小的多层住宅,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更像是一栋公共面积较大的高层住宅。光说不练,广大车主也难以有切实的概念。如上图比亚迪宋Plus与深蓝色S7增程型对比,比亚迪宋的车身长度明显更长。但问题就在于轴距,两者的轴距差是13.5厘米,这意味着什么呢?笔者依稀记得宝马3系与5系的轴距差大概就是这个长度。也就是说,13-14厘米的轴距差,足以形成层次感。
比如B级车的轴距比A级车长13厘米左右,C级车的轴距比B级车长13厘米左右,深蓝S7的轴距比宋长13厘米左右,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同样是同一级别的车,为何轴距差别这么大呢?而大部分汽车爱好者往往喜欢以轴距来给车型分类,关键在于与消费者截然相反的厂商(为什么我总是喜欢把厂商看作消费者的对立面)恰好懂得消费者的小心思,所以才让很多A级车靠纯电增程变身B级车,又让很多B级车靠纯电增程变身C级车。
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就做不到这一点,原理很简单,由于结构限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需要把变速箱、内燃机、混合动力电机整合到一个地方,带来的后果很简单,就是体积庞大,严重占据前排空间。而增程式的布局则完全不同,它可以把一系列的配件分散开来,比如小排量的发动机+发电机在车头,大体积的驱动电机放在后轴,这样就可以在车头抢到更多的空间,这一点和纯电动不相上下。所以你可以看到增程式都是单电机的,因为如果是双电机的话,前排空间不够,给车内提供的空间就会被完全占满。
所以增程型车之所以卖得好,厂家之所以青睐,完全是因为增程型架构的“空间大、公地小”。同级别车型中,增程型可以做到以大对小,同级别车型轴距相差14cm,该买哪款?怎么选?这个问题不难吧?这也是为什么增程型车逐渐取代插电混动成为转型期主流选择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更擅长抢空间。而各大厂家也在拼命在空间上做文章,有利有弊,智者见智,这种抢空间的风潮,正在逐渐发展到极致。
比如有些车企为了节省空间,把油路的防护缩减了,有的甚至直接把油管暴露在外。传统燃油车的油路都是层层包裹保护的,所以燃油车发生碰撞后漏油、起火的例子其实很少(不是没有,是很少见)。但是增程式车发生碰撞后漏油、烧油管的例子却很常见。为什么总能看到增程器起火的新闻呢?原因就是为了抢空间(是为了降低成本吗?),把油路的防护压缩了,就这么简单。不如看看有哪款燃油车敢把油管暴露在外呢?但是有些增程式车就敢这么做,这样就增加了车头正面碰撞后起火的风险。其实很容易解决,只要重新设计一套油路的防护结构就行,但是空间又要白白浪费了,真是让人头疼。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