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哲学故事
中国历史哲学故事1
孟子有一次和他的弟子们讨论打仗怎样才能取胜。
”其中一位弟子说道:“我认为,要想打胜仗,必须顺应自然的意志,也就是抓住有利的时节和天气。
另一名弟子立刻反驳道:“我看天时地利不重要,最重要是地利,城墙高峻,壕堑深厚,依托山川,便可攻可守。”
说完这话,他看向孟子,心想孟子一定会赞同他的观点。
孟子听完他们的话,用手拍着大腿,缓缓地说道:“你们说的都是次要的因素,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抓住。从战争的整体来看,占地利不如占天时,占地利不如全军团结,占地利不如全军团结,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比如有一座城池,地势优越,攻城时肯定会有很多合适的战斗机会,但最后却攻不下来,这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还有一座城池,地理位置险恶,城墙高大坚固,粮草充足,但军队士气低落,听说敌军要来,不战而逃,这是因为地时不如人利。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用于治国。为什么这么说呢?保卫国家,不必靠山河,统治天下,不必靠强大的武器。实行仁政的人,人民会拥护他。不实行仁政的人,人民不会拥护他。最后连亲朋好友都会背叛他,他的国家就完了。所以,天时不如地利重要,地利不如人利重要。”
学生们听了孟子的话,都赞叹不已。
哲学提示:今天“天时”应指历史潮流或机遇,“地利”指地理优势,“人”指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这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历史哲学故事2
战国时期的外交家苏秦,曾凭借自己的口才得到六国的印玺,他年轻时就已经是个能言善辩的人,经常游历各国寻求官职,但一直不受赏识。
贫困的他只好回到老家,嫂子见他憔悴不堪,便对他说:“你做个老百姓、做生意都能挣钱养家,你呢,整天到处游荡,无所事事,难怪落得这个下场。”
被嫂子嘲笑后,就不再给他做饭了。
苏秦不被嫂子瞧不起,更加努力学习,终于功成名就,光荣回家。
哲学提示:人不能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运气和命运只能困住普通人,困不住那些能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人。
中国历史哲学故事3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许多国家聚集在一起商讨停战协议,为了让大家遵守停战协议,各国通常会交换诸侯作为人质。
魏国和赵国达成停战协议,魏国派大臣庞聪陪同魏国太子出使赵国做人质。临行前,庞聪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人告诉你,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你相信吗?”
魏王摇头说道:“街上怎么会有老虎?我当然不信。”
庞聪说:“如果现在第二个人告诉大王,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想了想,说:或许我会怀疑这话的真实性。
庞聪又说:“如果第三个人告诉大王,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自信地说道:“既然他们三个人都这么说,我当然相信了。”
庞聪说:“街上没有老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如果有三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很多人都会相信。现在我去了赵国,我想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人肯定不止三个。希望大王能够保持清醒,不要轻信别人的诽谤。”
魏王点头同意。庞聪走后不久,许多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魏王起初不相信这些诽谤的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魏王相信了那些人的话。后来,庞聪陪同太子回到了魏国,但魏王不再信任庞聪,就再也没有召见他。
其实庞聪并没有做任何得罪魏国的事情,但是魏王最后却相信了这些谗言。我们做事、看问题,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要盲从。
在冀州(今河北省境内)南部,黄河北岸,有两座很高的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老者,名叫愚公,已经九十多岁了。愚公家的大门被大山堵住,他每次出门和回家都要绕很远的路,很不方便。一天,愚公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商量搬走这两座大山的事。家里人都同意了,但是愚公的妻子却提出一个问题:“就凭你的力气,怎么能搬得动这么大的山呢?再说,山上的土和石头,你要往哪儿运呢?”家里人说:“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运到渤海去。”
第二天,愚公带领子孙们掘土凿石,其他人则用簸箕把土往沧海里运。邻居们见状,纷纷过来帮忙。一个叫智叟的老人见他们这么忙,就笑愚公说:“愚公!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你都老了,还能活几年?还想移山?我看你别说把山夷为平地,就是砍倒山上的一棵树都难。”
愚公听了智叟的话,叹息一声,说道:“你的想法真是固执啊!是啊,我的势力很有限。但是我还有那么多儿子和孙子,将来他们还会有儿子和孙子。子孙后代的繁衍永远不会停止,所以我们的势力会越来越强大。但是山不会长得更高,我就不信我推不平这座山。”智叟摇了摇头,虽然他不理解愚公的行为,但是他也无法反驳。后来,天帝听说了愚公移山的事,被他的精神和诚意感动了,就派了两个神仙把两座山抬走了。愚公一家的出行一下子变得十分方便。
愚公移山的举动看似愚蠢,但他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我们有他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无论多难,我们都能做到。
中国历史哲学故事4
洪水到来之前修好水坝,豺狼到来之前磨好刀子。
一只狼正趴在草地上,努力地磨着牙。狐狸看见了,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都在休息,玩得开心,你也来加入我们吧!”狼没有说话,只是继续磨牙,把牙齿磨得又尖又锋利。狐狸好奇地问:“森林这么安静,猎人和猎犬都回家了,老虎也不在四处游荡,也没有什么危险,你磨牙干嘛这么用力?”狼停了下来,回答道:“我磨牙可不是为了好玩。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者老虎追赶,那我再磨牙就来不及了。我平时磨牙很好,就是为了到时候保护自己。”
人生哲理:做事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危险突然来临时才不会慌乱。“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知识不够。”平时不充实知识,等到最后再去临时抱佛脚就来不及了。有些人抱怨自己没有机会,但当升职机会来临时,却叹息自己平时知识和能力积累不够,所以不够格,只能后悔莫及。
中国历史哲学故事5
公元前684年春,齐国率领大军入侵鲁国。
当时齐国强盛,鲁国弱小,鲁国大将曹刿与鲁庄公一同乘车前往长邵作战,并在长邵安营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报说:齐军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杀气腾腾,随时准备迎战。
果然齐将率先下令,一时之间,战鼓震动,杀声四起。鲁庄公正要击鼓出营迎战,却被曹刿拦住,说道:“主公稍等一下,时候未到。”
齐军奔到鲁营,见鲁营没有任何反应,似乎也没有出兵的意思,便也平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齐军再次击鼓,但曹刿还是拦住鲁军,不让其出战。
齐军击打第三鼓后,曹刿回头对庄公说:“时机已到,我们可以进攻了!”
庄公下令击鼓,大军出击迎敌。鲁军只见齐军嚣张跋扈,怒火中烧。一听鼓声,齐军如猛虎下山,呐喊助威,杀出一条血路。齐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逃得满山都是。
鲁庄公大喜,下令追赶,曹刿又拦住他,说:“不行。”
说罢,他便跳下战车,仔细观察了泥地上齐军留下的足迹和车辙,站在车栏上眺望远方,说道:“现在我们就可以追击了!”这场战斗,以鲁国大胜而告终。
回都途中,鲁庄公向曹刿询问胜利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要看士兵的勇气。齐军打第一鼓的时候,士气高涨,第二鼓的时候,士气低落,第三鼓的时候,士气已经耗尽。而我军做好了战斗准备,士气逐渐高涨,所以才能够打败齐军。同时齐国是大国,将领狡猾,要防备他们佯装败退,设下埋伏。于是我观察了一下,发现齐军车马狼狈,旌旗凌乱,这是真正溃败的征兆,于是我下令追击,一举将齐军打败。”
哲学提示:在激烈的现实竞争中,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看清对手的弱点,才能给予致命一击。
【中国历史哲学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哲学故事02-12
经典哲学小故事01-28
职场哲学故事01-10
英文哲学故事12-27
哲学故事【热门】12-19
哲学短篇小说[精] 12-19
【推荐】哲学故事12-19
哲学短篇小说【推荐】12-19
哲学短篇小说[热门] 12-1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