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成语故事:仙人指路的由来与启发

admin 2024-07-24 阅读:3

关于古代成语的故事有哪些?

我们的很多成语都是从古代历史故事演化而来的。那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古代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不朽的指引

在云谷寺与毗蓬交界处,有一块奇石屹立于峰顶,形似一位身着道袍的仙人,一手高举,仿佛在指引游客前往毗蓬,故名“指点石”,又名“指点峰”。它之所以如此出名,除了因为外形相似,还因为有一个颇为世人励志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神童,两岁能写字,四岁能打仗。他科举落榜,江湖受伤,转行经商后血本无归。走投无路之时,他便到黄山求师访仙。然而他跑遍了千峰万壑,却连一个药师、一个樵夫都没见到。干粮吃完了,就吃野果,衣服穿破了,就用树皮树叶遮身。渐渐地,他身体瘦弱,有一天终于晕倒在路边,奄奄一息。

过了一会儿,一位背着竹篓、脚穿草鞋的老者来救了神童。问了问情况后,老者笑道:“你怎么能太聪明呢?世上哪有神仙。回家找个强人干吧,不然就白白浪费一生在这荒山野岭里喂狼虎狼了。”说完,他一路上给神童带了一些野果吃。神童心想老者说得对,便谢恩不已地向老者告别。

走了没多久,他突然恍然大悟:“我跑遍了整座山,也没见到一个人影,那老​​头分明是仙人。”他转身追了上去。追上老头后,他双膝跪地,求他指点成仙之道。老头说:“我并不是仙人,说实话,我前半生名利双收,毁了家业,那时候我才看透世事,躲在这里。”神童将信将疑,但见老头风度非凡,又有仙人的气息,便决定拜老头为师,苦苦哀求。谁知再抬头时,老头已化作一块高大威严的“仙人指路”石。 神童又向石头磕头,突然石头人的肚子里传来一个声音:“我走遍黄山也没见过仙人,是功名利禄藏在心里。我劝你还是换一条勤奋的路吧,保证你一辈子如仙人。”

这位神童终于相信了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仅成家立业,而且生活富足。难怪清朝曹来福为此赋诗:“世间多错,步步迷茫,请(仙人指路石)出山处处指路。”仰望仁生亭北一公里的石桥,仙人指路石的造型已变作喜鹊,旁边有一棵苍松,形似古梅。松石相映成趣,形成“喜鹊登梅”的景象。

2. 保持开放和诚实

“开诚布公”这个成语是人们把“开诚布公”简化为“开诚布公”,用来比喻真诚待人,坦诚无私。

这句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是当时的宰相,为人诚恳,公正。

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诸葛亮深得刘备皇帝信任。刘备临死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辅佐刘禅治理国家。他还诚恳地说,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听你的话,做出一些危害国家的事情,你就换掉他。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辅佐平庸的继任者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升官做王,他严词拒绝,认为他受先帝托付,已经身居如此高位;如今讨伐曹魏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他又想升官做王,这不公平。诸葛亮待人公正合理,不偏不倚。马谡是他很看重的将领,攻打曹魏时是先锋。 由于他违反规矩,丢了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规定,忍痛将其杀掉。行刑前,马谡给诸葛亮写信,说自己虽然死了,但阴间无怨无悔。诸葛亮也为街亭之失负起责任,请皇帝批准将他从宰相贬为右将军,还特意吩咐部下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军中病逝,一生清贫,没有给后代留下任何财产。

3. 不要羞于提问

这句成语出自《论语.公业昌》,意思是善于学习,不羞于向比自己知识浅薄的人请教。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人们尊他为圣人。但是孔子认为,包括他自己在内,没有人是生来就有知识的。

有一次,孔子到鲁王的宗庙参加祭祖大典,他不时地向人请教,几乎什么都问。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不懂就问,这正是我想懂礼仪。”

当时魏国有一位大夫名叫孔瑜,他为人谦虚好学,为人耿直。当时社会上有一种习俗,最高统治者或者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都会被赐予另一个称号,叫做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瑜死后就被谥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就叫他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服气,他认为孔禹也有缺点,就问孔子:“老师,为什么孔文子可以叫文呢?”

孔子回答说:“他聪明好学,不羞于向地位比他低或学识比他少的人请教问题,所以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相关文章:

1. 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

2.经典成语故事集锦

3. 古代成语故事

4.古代励志成语故事精选

5. 古代成语故事最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