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高考、拿成绩、报考大学,彻底通过这场人生大考的高考生们终于有了片刻放松,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入学前假期。这些准新生们开始了自己的计划,考驾照、暑假出去旅游、学化妆打扮……据中新社采访,由此产生的“准新生账单”难倒了部分家长。
某学生高考后消费清单。图片来自网络
暑假“烧钱大战”拉开帷幕
高考过后,释放的不只是精力和情绪,还有消费欲望。无论是迫不及待地想出去看看,还是买一批期盼已久的东西,都有一个话题绕不开——作为大一新生,该向父母要多少预算?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准大一账单”,包括价值数万元的电子设备、数千元的化妆品护肤品、与同学的毕业旅行、驾校报名费等等。从未处理过如此巨额资金的学生们感叹,“原来高考后的消费才是最大的”。
然而,面对这笔大一预计的钱,有人高兴,也有人担心,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高考成绩后高兴地把钱转过来,有的家长却为孩子列的购物清单而烦恼。
今年高考考生彭鹏告诉中新社,高考结束后,她列了1万多元的清单,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手机、电脑等费用。在申请资助时,妈妈犹豫了,她这才意识到,妈妈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几千元甚至几万元。
不仅仅是高考考生的家长,随着暑假的到来,不少家长都要承担起“放猛兽出笼”的重担。国内外旅行、高校游学、各类兴趣班……孩子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需要家长们为他们“扛起担子”。
资料图:2024年暑假旅客出行。中新社记者 尹丽琴 摄
“准新生账单”,谁来买单?
高考结束后,今年的新生正站在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十字路口,此时,家长还该不该为孩子埋单“新生费”?
在社交平台关于“准大一账单”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有些孩子要这要那,甚至要求要有完整的“苹果全家桶”,否则家庭矛盾一触即发。这些孩子不懂体谅父母,成年后应该学会自力更生。也有人认为,家长应该兑现考试前的承诺。
即将上大学的苗苗对此深有体会。她告诉中新社,高考前父母答应给她买一部新手机,但考完后却没有兑现承诺。她决定利用暑假打工的方式来完成心愿。“比起新手机,我希望父母能开诚布公地跟我谈一谈家里的经济状况,这样我才能更合理地规划未来的大学生活。”
一位大一新生家长表示,她已经为孩子上大学后每月设定了2500元的生活费,这是她和孩子共同做出的决定,孩子在学校期间的每一笔开销,都列了出来,说明了自己的需要,然后根据家庭预算综合考虑。
资料图:2024年暑假参加游学的小朋友在旅行。中新社记者 尹丽琴 摄
家庭教育成本该怎么算?
“准新生账单”问题背后,折射出家长经济状况与子女消费理念的冲突,家庭教育账单该如何算?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对中新社表示,高考后这段时间,孩子们的消费欲望快速增长,这正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契机。
“孩子最终要步入社会,高考后这段时间,一方面可以允许孩子在固定的范围内消费,另一方面要允许他们自己选择哪些消费项目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这对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有一定作用。”储朝晖说,这段时间父母与孩子出现分歧很正常,要教育孩子与父母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同时,他也提到,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分析家庭的财务状况和支出情况,这样孩子才能知道以后该如何更合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本文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