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春秋五霸的历史故事:齐桓公(小白)、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越王勾践……春秋五霸中谁的实力最强?(见文末网友评论)
春秋诸侯
东周初期,又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把“三家分晋”视为春秋末期、战国初年。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东周。然而此时的周朝已经变得极其弱小,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都建立了自己的领地,不再归附周王,对诸侯国的统帅权也只是名义上的。这一时期,全国被划分为大小140多个诸侯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宋、陈、郑、卫、鲁、曹、楚、秦、吴、越、燕等。
各国互相争斗,战争频繁,小国纷纷被吞并,强国逐渐在一些地区实现了统一。
历史上春秋五霸的多个版本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同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论德”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胡同·郝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 - 《汉书·诸侯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 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道公——《宇崎亭集增本》
春秋时期 霸权 势力范围
关于春秋五霸,各个史学家、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两个标准霸主。
春秋时期以孔子的《春秋》而闻名。孔子写《春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破“礼乐崩坏”的局面,除掉“叛臣叛寇”。因此,“春秋五霸”的定位,应该是为了呼应孔子对道德传承的重视。所以,这“五霸”简单来说就是春秋时期在“道德”方面做得最好的五个王公大族,他们身上体现了不同的“道德”闪光点。
本文根据在史书中出现的次数,将春秋五霸初步定义为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越王勾践。一起来阅读春秋五霸的精彩故事吧。
齐桓公
齐桓公第一个称霸!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号小白,春秋时期齐国第十五代君主,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
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君主,他率先称霸,引领了春秋时期的时代变革,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的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场景,被后世无数能臣所称道。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乱中崛起,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本人也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
早在齐桓公即位之前,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一片混乱。齐桓公的老师感觉到当时齐国可能会乱起来,就带着他逃到一个小国去了。后来齐襄公被杀,齐国乱了。齐桓公被人请回国,他的弟弟也同时回国了。当时他的弟弟公子纠就让管仲带人去拦截齐桓公。管仲射了一箭,齐桓公就假装意外身亡,公子纠这才放心,慢慢的回去了。
就在公子纠迟迟归国之时,齐桓公装死欺人,匆匆回国,在齐国的支持下称王,攻打公子纠所在的鲁国,使鲁国人心生恐惧,杀死了公子纠。之后,他不顾前仇,任用管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齐国的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大提高。他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重视发展农业,鼓励生育,减少赋税,使齐国人口大增。同时,他颁布法令,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私农的生产利益,吸引了许多其他国家的人来齐定居,增强了齐国的国力。
同时齐国还大规模招募士兵,并规定每家每户都必须有一人从军,齐国的军事实力因此大大增强,让齐国崛起,成为天下的霸主。
相传齐桓公有三个亲信大臣特别受宠爱,分别是易牙、开方、叔道。
后来齐桓公也病了,诸侯大臣为争夺王位而发生争斗。
易牙、开方、蜀道与诸皇子每日在宫中打架斗殴,完全不理会身患重病的齐桓公。
最后齐桓公饿死了,他死后67天无人收尸,以至于他的身上生满了蛆虫,蛆虫从门窗里爬出来。
不仅齐桓公遭遇如此命运,齐国也因易牙等四人之乱而陷入混乱,连太子也不得不逃往他国避难。
一位伟大的英雄,春秋时期最大的暴君,却落得如此下场。
齐桓公有许多成语、典故流传于后世,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老马识路”、“关鲍交情”、“一招制敌”、“两物相克,毫不相干”等。
《老马识路》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之请,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宰相管仲、大夫隰朋随行。齐军春季出征,凯旋归来已是冬季,草木皆兵,军队在山中一处山谷中四处游荡,终于迷了路,找不到回去的路。虽然派出了许多探子探路,但还是没能找出山谷的出口。久而久之,军队粮草供应困难,情况十分危急,再不找出路,军队就会被困于此。管仲想了很久,想出了一个主意:既然狗即使离家很远也能找到回家的路,那么军队中的马,特别是老马,也会有识路的能力。 于是对齐桓公说:“大王,我看这匹老马有识路的本事,我们可以用它在前面带路,把大军引出山谷。”齐桓公答应试一试。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前面自由行走。奇怪的是,这些老马竟然毫不犹豫地朝着一个方向行进。大军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
晋文公
晋文公
整个春秋时期,姬姓晋国基本代周天子行使王道。整个春秋时期,晋国维持霸权达百年之久(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这一时期,晋国基本享有统领诸侯的权力。晋文公称霸之后,晋襄公继位,晋景公失势,最后晋悼公重掌中原霸权。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大霸主,他饱尝流亡之苦,在国外忍辱负重十九年,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在流亡期间,他多次被各国驱逐,受尽冷眼和嘲讽,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保持镇定的。晋文公能称霸,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有耐心,有毅力,能吃苦,最后成为群雄中最厉害的人。
晋文公最大的功绩,就是抵御楚国对中原的进攻,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国。当时楚国是最强的国家,晋文公又有重建中国的功绩,所以他成为霸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且晋国强大了近200年,三国分治之后,晋国、赵国、魏国、韩国仍然很强大,都是因为晋文公的存在。
退三里:春秋时期,晋国动乱,晋献公之子重耳逃往楚国。楚成王收留重耳,宴请重耳,许诺如果晋楚开战,晋军退三里(一里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交战,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三里,诱敌深入,大获全胜。
楚庄王
楚庄王
能够拯救楚国于内乱,平定局势,巩固政权,最后一步步成为中原霸主,不用说,楚庄王一定是个非常有胆识和智谋的人,否则楚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得如此迅速,称霸中原。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楚庄王死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楚国的国力迅速回落,被晋国超越,足以见得楚庄王的本事。
楚庄王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智慧,他在位的最初三年,无政绩,无法令,无政事,让楚国的大臣们开始为楚国的未来担忧。但后世都知道,这是楚庄王的大智慧。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周边国家放松对他的警惕,因为他刚上台的时候,政权不稳,这样做可以先稳住自己的政权。另外,因为楚庄王的无所作为,国内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更有利于他以后的施政。由此可见,楚庄王是一个大智慧的人,懂得先积累后释放,也非常隐忍。
百视达
相传楚庄王在朝享乐三年,不理朝政。他的一个臣子问楚庄王:“我听说楚庄王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不叫,这是怎么回事呢?”楚庄王说:“这只鸟不飞就飞上天空,不叫就很神奇。”
随后他整顿政务,富国强兵,短短几年就达到了太平盛世。
后人说:“楚国有一只大鸟,它不鸣叫,一鸣惊人!”
关灯,摘下流苏:
楚庄王打败邻国后,设宴款待群臣。宴席上,他让妃嫔们替他向群臣敬酒。其中一位将领酒后失去了冷静,趁着楚庄王年轻美貌的妃子向他敬酒的机会,摸了摸她的胳膊。恰巧,一阵大风吹灭了所有的灯火。黑暗中,妃子机智地取下了男子头盔上的红缨作为证据。后来,妃子哭着请求国王处理这个不雅之人,并交出了红缨作为证据。但楚庄王和宰相商量后,决定不再追究此案,他下令让妃嫔后宫休息,并命令所有头盔上有红缨的人都摘下来。然后他继续在宴席上唱歌跳舞。 不久,仆人来报,说贵妃已经上吊自杀了,楚王听后面不改色。宴席过后,做了下流事的将军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向楚王坦白了一切。楚王依然没有生气,只是用好话安慰他,鼓励他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七年后,楚庄王攻打郑国,一位将军主动带领士兵开路,所到之处,拼死一搏,打败敌人,直捣郑国都城。
战争结束后,楚庄王对唐角进行了功赏赐,唐角表示自己不要任何赏赐,并坦白自己就是七年前宴席上那个无礼的人,今日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七年前不追究案件之恩。
志在中原:
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表现出要从周朝夺取天下的意图。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吕趁着攻打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戎人之机,率领楚军直逼东周都城洛阳南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刚刚即位的周定王心中忐忑不安,派善于处事的王孙满前去安慰。庄王见到王孙满,直接问他:“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下之意是要和周天子比权势。王孙满委婉地说:“国家兴亡,在于有无德有义,而不在于鼎的大小和有多重。” 庄王见王孙满要阻拦,便直接说道:“九鼎不必如此得意,楚国折断的钩戟利刃,足以铸就九鼎。”面对望着北方的庄王,口齿伶俐的王孙满先是避开了庄王的话,讲起了九鼎的制作年代和传承,最后说道:“周朝虽然衰落,但天命未变,宝鼎的重量不容置疑。”
庄王不再强求,率军攻打郑国,追究郑国背叛楚国、投奔晋国的罪责。
秦穆公
秦穆公
秦穆公一生几经坎坷,经过全国上下长期的努力,终于成就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那就是称霸。
秦穆公称霸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收复西戎这个小国,第二阶段是经过多次努力终于灭掉晋国,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才有了最终的称霸。我们先说说秦穆公是如何收复西戎的。
其实穆公自己当时并没有下定决心要攻打西戎,他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灭掉晋国。但是双方实力差距太大,秦国当时正处于历史的低谷,连周国都看不起它,所以穆公有心无力。之后秦国调转枪头西征,收复了二十多个小国,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西戎。
那么秦穆公为什么执意要灭晋呢?就是因为他的野心。秦穆公并不满足于收复西戎,而是想要将晋国占为己有。在三次失败,损失了不少士兵之后,他并没有改变初衷。秦穆公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在自己身上,不让孟明视有任何愧疚。孟明视深感愧疚,于是下定决心研究如何灭晋。在齐心协力之下,秦国终于灭了晋国,灭了晋国,占领了晋国。历史说,秦穆公称霸的时代终于来了!
越王勾践
春秋末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越王勾践,姓姒,是越王云长之子夏禹的后代,春秋末期的越王。越王勾践初即位时,在诸里(今浙江嘉兴南)伐吴,吴王阖闾重伤而死。两年后,又在夫椒(无锡太湖马山)被吴王夫差打败,率残部五千退守越国都会稽(今浙江绍兴),被迫与吴求和,曾侍奉夫差三年。被释放回国后,勾践重用范蠡、文种等能臣,休养生息,备战备战,使越国国力迅速增强。 终于在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一举吞并了吴国,随后迁都琅琊,监视中原,在徐州会见晋、齐、鲁等诸侯国,并向周朝纳贡,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卧薪尝胆:比喻一个人忍辱负重,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成功。
此外,蒲松龄还留下一副励志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焚舟沉舟,秦关一百二十里,终是楚国”
“天不负有心人”“枕木取火,饮胆取胆,三千越兵可克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