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看地球宁静美丽,从北极看世界却因斯瓦尔巴群岛面临更多争斗

admin 2024-07-01 阅读:5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记者 邓宇飞

从太空看地球,宁静而美丽;从北极看地球,却没有那么超脱。

比如北冰洋中的斯瓦尔巴群岛,虽然是北极熊比人还多的极地地区,但也逃脱不了地缘政治的影响。斯瓦尔巴群岛战略地位重要,谁控制了它,谁就控制了北大西洋通往北极的通道。

在俄乌冲突的阴影下,斯瓦尔巴群岛也面临着更多的挣扎,近日挪威政府向议会提交了加强群岛管理的新报告,目标不言而喻。

历史与现实交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_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_北极有“约”:未识干戈百年后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城因纬度极高,每年有4个月的极昼和4个月的极夜,每年4月下旬至8月下旬,游客可欣赏到“午夜太阳”奇观。图为6月18日近24时拍摄的朗伊尔城。新华社

北极冷岛

斯瓦尔巴群岛,挪威语意为寒冷海岸,位于北极圈内,距离北极1750公里,与挪威大陆和北极点成直线。面积6.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人,大多集中在首都朗伊尔城,是距离北极最近的可居住区之一。

斯瓦尔巴群岛早在12世纪就被发现,但数百年来很少有人关注它。1596年,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在试图通过东北航道寻找通往中国的路线时重新发现了这些岛屿,此后这里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多。17世纪,捕鲸是群岛的主要经济活动,而狩猎和科学探险则占据了18世纪的主导地位。20世纪,采矿成为群岛的主要经济活动。自1990年以来,旅游业逐渐成为群岛上挪威和俄罗斯定居点的重要生计,冰川、北极熊和历史遗迹都是游客的兴趣所在。

经过数百年的“无主”状态,1920年《斯瓦尔巴条约》确定群岛主权属于挪威。二战后,斯瓦尔巴群岛经历了重大变化,随着经济活动转向可持续方式,采矿业逐渐衰落。冷战期间,斯瓦尔巴群岛的战略重要性凸显,受到世界各大国的军事关注。

但《斯瓦尔巴条约》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群岛保持非军事化,并鼓励开展科研活动。这促使多个国际科考站建立,增强了斯瓦尔巴群岛作为北极研究和环境监测中心的特殊地位。目前,除了中国的黄河站外,该群岛上还有挪威、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美国等十多个野外观测和研究站。

斯瓦尔巴群岛上坐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常年科学考察站,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挪威政府还在这里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种子库,储存了地球上129万颗种子的样本,以防止环境变化或物种灭绝,确保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多样性。

北洋遗产

20世纪初,岛上发现煤矿,俄罗斯、挪威开始开采煤矿,其他周边国家也觊觎该岛资源,尽管多国不断博弈,但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直到1919年巴黎和会,岛屿归属问题才最终得到解决。与会各国花了不少时间讨论岛屿主权归属问题。当时,英国、丹麦、挪威、荷兰等国都想将岛屿据为己有,而作为欧洲大国的法国也不甘示弱,想分一杯羹。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各国都不愿再陷入战争。一个“联合治理”方案应运而生,主张斯瓦尔巴群岛向所有缔约国开放,但岛上不得部署军队和军事设施,各国应共同开发岛上资源,平等地在岛上开展活动。1920年,18个国家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承认该群岛属于挪威管辖,其他国家则有权在岛上从事贸易、商业和研发活动。到1925年,又有33个国家签署了该协议,其中包括中国。

1919年,北洋政府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会上,列强无视中国战胜国身份,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所夺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爆发。一个多月后和约签署时,顾维钧等中国代表选择拒绝参加签字仪式。这是一段辛酸而又愤慨的往事。

北洋政府最初对斯瓦尔巴群岛并无兴趣,而1920年签订《斯瓦尔巴条约》的法国,为了加强自己的话语权,想吸引更多国家加入。1925年,在法国政府的不断敦促下,经过数次军​​阀混战后重新掌权的段祺瑞确认了条约内容并签字加入。此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一条约很快被中国人遗忘。虽然签订史实经历了一个从抹杀到重新发现的曲折过程,但1925年的这一“偶然之举”最终成为此后中国参与北极研究的国际法理依据之一。

北约的焦虑

《斯瓦尔巴条约》已历经百年,如今的争论让人想起巴黎和会时的激烈争斗。有西方学者表示,尽管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波兰、波罗的海国家或芬兰可能成为俄罗斯下一个挑战北约的目标,但更有可能的目标是斯瓦尔巴群岛。

挪威高等武装部队学院研究员卡伦-安妮·埃根表示,莫斯科近期针对斯瓦尔巴群岛的言论和行动表明,俄罗斯计划针对这片挪威领土采取行动,将其作为俄罗斯新北方战线的核心部分。

埃根指出,与以往相比,俄罗斯官员的表态越来越强硬。例如,俄罗斯副总理尤里·特鲁特涅夫将斯瓦尔巴群岛局势与今年2月的俄乌冲突相提并论,强调俄罗斯不能放弃任何既有利益。在军事方面,埃根认为,俄罗斯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军事演习,也可能是在为该地区的军事行动做准备。今年5月,俄罗斯在没有通知挪威的情况下,动用俄罗斯北方舰队在群岛附近的巴伦支海进行搜救演习。

事实上,埃根的结论并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依据,只是反映了挪威方面的心态。

挪威是北约成员国,但根据《斯瓦尔巴条约》规定,该群岛已非军事化。也正是因为该条约强调斯瓦尔巴群岛的中立性,北约内部仍存在严重分歧,在俄罗斯采取行动时,北约成员国是否愿意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将此视为对所有北约成员国的攻击。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多次重申,“对斯瓦尔巴群岛的任何攻击都将被视为对整个北约的攻击,并引发第五条反应。”然而斯托尔滕贝格是挪威人,他的话似乎更多地反映的是奥斯陆的希望,而不是所有北约国家的立场。

尽管局势紧张,一些俄罗斯公司仍考虑组织前往斯瓦尔巴群岛的旅游,根据 1920 年的条约,前往斯瓦尔巴群岛不需要签证。

在政府层面,俄罗斯似乎也希望通过对话解决该群岛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几年前,为纪念《斯瓦尔巴条约》签署100周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表示希望与挪威政府就岛屿管理问题进行“双边磋商”,但遭到挪威政府的拒绝。

5月31日,挪威司法部长梅厄向位于朗伊尔城的挪威议会提交报告,提出加强对群岛管控的目标。“在重大变革时期,斯瓦尔巴群岛的治理必须继续保持可预测和稳定。我们希望加强国家管控,支持挪威在群岛的存在。”报告宣布了多项措施,包括赋予国家更大权力。挪威政府还计划通过限制人类在群岛的活动范围,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芬兰的斯蒂芬表示,挪威也在该地区实施了语言政策,“许多以前以英语提供的服务现在只能以挪威语提供,尽管那里的大多数交流都是用英语进行的”。

北方邻居

俄罗斯长期以来被视为探索斯瓦尔巴群岛和北极的绝对先驱。17 世纪,俄罗斯波莫尔人冒险进入北极寻找海象、海豹和其他宝贵资源。波莫尔人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季节性狩猎营地,留下了他们存在过的考古证据,例如狩猎工具和简单的住所。

斯瓦尔巴群岛最著名的俄罗斯定居点是巴伦支堡,以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命名,最初是一座采矿小镇,现在是该群岛第二大定居点。该镇是苏联时代建筑和规划的生动典范,拥有独特的建筑和纪念碑。尽管煤炭工业衰落,但巴伦支堡仍然有人居住。该镇已成为展示俄罗斯在北极传统和生活方式的文化前哨。

斯瓦尔巴群岛居民认为,即使在冷战期间,岛上的挪威和俄罗斯定居点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很好。但这种情况在 2022 年发生了变化,当时巴伦支堡和朗伊尔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商​​业联系被切断。

俄罗斯的科学研究也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从冰川学和地质学到气候科学和生物学等广泛的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俄罗斯计划在群岛上为国际合作伙伴建造一个科学综合体,并邀请合作伙伴参与皮拉米登新科学中心的建设,希望为这个人口稀少的小镇带来更多人。

不过,随着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俄罗斯制裁力度,挪威政府对俄罗斯的警惕性明显提升,称“需要对斯瓦尔巴群岛进行明确而有力的研究管理”,并将为此设立“斯瓦尔巴科学办公室”。

不少学者担心限制科研交流的政策将影响北极研究,斯瓦尔巴群岛虽然是挪威领土,但与南极洲不同,各国的长期极地研究活动应该得到保障。

当地居民还指出,几个世纪以来的勘探、商业利益和科学研究之间的相互作用塑造了该群岛的独特地位,而俄罗斯对斯瓦尔巴群岛历史和文化的贡献是该群岛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北极历史的多样性和该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大连海事大学教授马明飞看来,俄挪两国政府在斯瓦尔巴问题上各有侧重点和考量。俄罗斯因历史和科研贡献在群岛中占有重要地位,挪威作为主权国家承担着管理和规划的重任。两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无疑会影响斯瓦尔巴未来的发展。他认为,面对当前地缘政治矛盾和国际形势变化,各方都要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与合作化解分歧。就科研而言,不应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而应将其作为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光明日报赫尔辛基6月29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6月30日第08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