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仅次于西游记的神魔小说,宏大神话世界与历史线索交织

admin 2024-07-20 阅读:5

中国古代最好的神魔小说无疑是《西游记》。如果问谁排第二,我想《封神榜》是当之无愧的。但如果说到第三和第四名,大家可能就没什么印象了。也就是说,值得一提的神魔小说就只有《西游记》和《封神榜》。虽然《封神榜》在人物、情节、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比不上《西游记》,但它构建的神话世界还是很宏大的,层出不穷的法术和法宝也很有趣。

《封神榜》虽然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夸大神仙之间的争斗,但确实有一条历史线索贯穿全文,那就是武王伐纣。武王伐纣是3000年前中国发生的一场改朝换代的战争,交战双方是周人领导的西方部落和商人领导的东方部落。结果,延续600年的商朝灭亡,商纣王自杀,延续800年的周朝兴起。王国维在《殷周制论》中提到:“中国政治文化的变化,在殷周之间最为剧烈”,指出商周之间是古代社会大变革时期。

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有些夸张,因为现代学者往往认为春秋战国是“古今中外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但是,如果把春秋战国看作是周朝的一部分,那么说周朝相对于商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是合情合理的。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西周两三百年来积累起来的。这些变革至今仍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创了封建制度。因此,如果要研究春秋战国历史,了解西周历史也是必要的。

影视里的姜子牙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个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产。这里只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么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商朝的时候,人们的称谓还很模糊,地名、族名、人名往往不区分;但到了西周,姓氏、族名、名、字就区分出来了。战国时期,姓氏开始融合,基本两千年不变,而礼字则一直延续到近代,才消失,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名字。一窥全豹,可见周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但与秦汉以后的历史相比,这一时期的史料实在是太少了。太史公在编纂《史记》时曾感叹:“秦始皇执政后,焚烧全国的《诗经》、《尚书》,尤其焚烧诸侯的《史记》,因为其中含有讽刺的成分。《诗经》、《史记》之所以再见,是因为大多藏于百姓家中,而《史记》藏于周朝,所以毁于一旦。唯有《秦记》存世,而其不记日月,其文亦残缺。”因为秦始皇的火烧,各国官方史料尽毁,世间流传的只有一部简陋的《秦记》。 太史公以《秦记》为线索,结合其他有关史料,整理出《史记》的周代部分。

《史记》作为最为重要的史书,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独一无二的史料,为后世正史的写作树立了典范,堪称“史家绝唱,无韵之离骚”,毋庸置疑。然而,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史记》中的很多记载并非历代学者考证过的史实,甚至文本本身也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比如耳熟能详的《赵氏孤儿》故事,如今学者们一致认可,这并不是春秋时期发生的历史事实,而是太史公在赵国采风的传奇故事。

《史记》书籍图片

今天我们都知道,《封神榜》是一部明代小说,而非周代历史,其主要价值在于研究明清社会,而非先秦历史的反映。但《封神榜》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两大板块,历史部分和神话部分,分别源于武王伐纣历史和宣帝擒妖故事。武王伐纣历史主要集中在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中,元代白话书《武王伐纣史》就有《封神榜》的雏形;宣帝擒妖故事主要集中在元明三部《搜神记》中,作者对其进行了改造,将其融入武王伐纣故事之中。

同样,《史记》也是一部汉代史书,而非先秦时期的作品。虽然在还原周代历史的真实性上比《封神榜》等小说要好得多,但很多情节还是值得商榷的。这个锅不能完全甩到司马迁身上。其实,战国秦汉时期的人,常常借古变法,他们笔下古代人物的事迹,更多体现的是他们的政治主张。比如《诗经》中的吕尚,是一个英勇杀敌的武将形象,更可能是中年贵族;但在战国诸子口中,他却成了出身卑微的老年谋士。这种形象塑造,影响了《史记》乃至《封神榜》。

那么,什么样的历史才是可靠的历史呢?虽然古人能读到的历史书籍,今天能读到的只有十分之一,但我们仍然有两大优势。一是上个世纪至今的考古发现,以及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帛书等出土文献,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传世文献的不足;二是现代史学的建立,以及考古学、古文字学、民族学、神话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可以说是古代史研究的质的突破。这些成果都归功于专家学者们的勤奋和智慧,使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洛阳皇帝六驾马车博物馆

笔者认为,周朝历史乃至整个先秦史,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其实就是谜底的揭开。我们最初了解一段周朝历史,可能只是接触到当代的戏剧、电影;但如果抱着追根溯源的思路,可以发现,在明清小说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概的形象;再往前追溯,最著名的就是《史记》;但《史记》并不是终点,还有战国诸子百家、出土文献。对于战国历史,我们可以相信他们;但对于春秋历史,《左传》是最详细、最可信的;对于西周历史,最好还是回到西周青铜器上。

当然,真实的历史是无法还原的,即便是当代人的作品,也难以百分百可信。而且,所反映的历史也只是冰山一角,更何况对这些材料的解读往往充满争议。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都是这方面的体现。但破案过程本身就是一项充满乐趣和刺激的活动。正如考古学家徐宏先生所说:“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当时的真相,但我们仍执着地尽可能接近真相。”

本文为林吾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01

作者林吾公子,文史作家,专攻先秦秦汉史,著有《先秦国志》、《先秦国志·吴越春秋》、《山海经全图鉴》三部,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史》、网易历史频道等纸质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