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唐诗历史上的一代宗匠,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admin 2024-07-19 阅读:6

唐朝历史故事500字_唐朝历史故事大全_唐朝历史故事

图片:龙里路

文/刘申蕾蕾

公元656年,长安城内一官宦人家的宅邸里传来了清脆的童声哭声。

有一位校尉叫宋令文,迎接他的长子。

老宋抱着孩子,看着怀里那张稚嫩红润的小脸,心里很幸福。

“等他长大了,我要把我最好的本领教给他,让他有个好的未来。”老宋心里想着。

这个孩子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历史上的唐诗大师——宋之问。

你可能会问:宋之文?他是谁?我没听说过他。

我将列出他的三个要点,您就会明白:

第一,他的诗写得好,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读懂他的一句诗:“近了家乡更心怯,来人不敢问。”

至今,仍有一些学者说,公元八世纪的中国诗坛为“沈宋世纪”,其中的“宋”即指宋之问。

其次,宋氏不但善于写诗,据说还精通很多特殊技能,比如告密、告密、宫斗等等,如果让他演宫廷剧,绝对是所向披靡。

唐代的大诗人中,有一些人并不擅长宫斗,比如李白,进宫没几天就被对手打败,皇帝多方面不喜欢他,最后把他赶走了。

但宋之问先生却堪称宫斗高手,每战必胜,比李白厉害多了。

第三点,也是最让人吃惊的一点,就是他泡妞非常大胆。

唐代有很多风流诗人,但宋之问不一样,他要泡的是整个唐代最难泡的女孩……

是谁?太平公主?玉真公主?都不是。这比这更难。他的目标是武则天。

你可能会觉得他疯了:这个女人怎么能这样做?但是据说我们的宋志文同学很勇敢地做到了。

我想大家对宋之问一定很好奇,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不平凡的一生吧。

时光荏苒,小宋志文渐渐长大,有了两个弟弟。

一天,父亲郑重地把三兄弟叫到自己面前,他想完成自己最初的愿望:把自己最擅长的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孩子们。

“你们都长大了,也该学点东西了,爸爸一生最拿手的三样技能,一是武术,二是书法,三是文采,你们各自选一个学吧!”

孩子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老二宋志勋选择了书法,后来成为了著名的草书书法家;老三宋志悌选择了武术,后来成为了一位战功赫赫的勇士。

最后父亲将热切的目光投向了长子宋志文,他虽然还未成年,但已是高大帅气,颜值爆棚,犹如明星。

“孩子,你选择什么?”

“我要学文学!”宋志文坚定地说。

我对武术、书法不感兴趣,我一定要学好文学,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谱写我波澜壮阔的人生!

定下目标后,宋之问便刻苦学习,每天读书写诗,忙得连洗脸刷牙的时间都没有。

父亲劝他说:“儿子,你努力学诗是好的,但是你还得刷牙,不然迟早你会吃亏的。”

宋志文不以为然:“刷一颗牙至少要五分钟,太浪费时间了。刷得少了怎么受苦?”说着,他又埋头看书了。

渐渐地,萧松的作品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有了一点名气,他很自豪。

有一天,他突然在手机上收到一首诗,是他的侄子刘希逸发来的。

“叔叔,我这两句诗您觉得怎么样?能发表出来吗?”侄子兴奋地问。

宋之问点开一看,惊讶不已,诗中有两句:“岁岁年年花一样,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可真好,要是发出来,肯定能火起来,啊!

宋之问面不改色:“侄儿,我看这两首诗水平也只是一般,就算发出去,效果也不会太好。”

“那该怎么办?”刘希逸有些担心。

“这样吧,你将这两行诗签上我的名字,由你叔叔帮你发表?”宋致问道。

刘希翼不傻,反应很快:“怎么?你是想抄袭吗?我才不会呢……”

宋之问大怒:小子,你不接受我的敬酒,我就杀了你。

怎么杀人呢?据说《水浒传》里记载了一种杀人的方法,叫“土包子”,一个袋子里装满土,压在人身上,人一瞬间就会死。

据说宋之问就做了这样一个布袋,压在了刘希夷的身上,可怜的侄子就这样死了。宋之问就剽窃了侄子的这首诗发表出来,一时风靡一时。

很多学者验证过,这个说法太不靠谱了:

首先,刘希逸到底是不是宋之问的侄子,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其次,刘希逸应该比宋之问年长,怎么会被压死呢?

不过这个八卦故事不是我杜撰的,是唐朝人传的,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传人就是后来的大诗人刘禹锡,他曾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听后很激动。

不管此言真假,宋之文在他人生的第一次奋斗中,获得了伟大的胜利。

渐渐地,宋之问凭借着俊美的相貌和出众的才华,名气越来越大,他考取了科举,后来进入宫廷,担任高级书童,代号9527。

办公室里,一位同事迎上来,热情地和他握手:“你好,我是9528,以后咱们就是同事了!我叫杨炯!”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位同事的名字有些熟悉?没错,这个人就是“初唐四大才子”之一的杨炯。

想到此景,我有些感慨:唐朝真是隐藏了一番才华,长安一个小小的府第里,居然聚集了两位伟大的诗人。

大家可能有点担心:杨炯作为心机深重的萧宋的同僚,安全吗?难道就因为他写了一首好诗,比如“宁为百夫长,不为秀才”?就被宋之问盯上,用布袋压死?

别担心,那并没有发生。他们关系很好,一生都保持着纯洁的友谊。

长话短说,萧颂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在职场上一步步升迁,最后还干出了一个不平凡的职位——武则天的高级伴书郎!他很是得意,拿着一本小本子,跟着御姐四处巡视。

巅峰的竞争十分激烈,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这一次的对手很厉害,名叫东方丘。

武侠小说里,有双姓的,一般都是高手,比如令狐,西门,慕容等等,尤其是姓东方的,更是高手中的高手,想想那个死魔就明白了。

东方球当时的官职叫“左使”,这个官职不高,和明教的二把手“光明左使”不同,当时的“左使”只是侍奉在皇帝面前的一个文官。

不过这个职位也很重要,因为离主要领导人很近。而且东方丘的诗才很高,远胜过死鬼刘希夷,堪称初唐的一面旗帜。比如一首《春雪》:

春雪漫天,所到之处,鲜花盛开。

我不知道花园里的哪棵树是真正的梅花树。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东方的功力深厚,能游刃有余,是萧宋的劲敌。

可我们的小宋却一点也不怕:要撕就来撕吧!

这场战争发生在洛阳。当日,武则天率部巡游,看到山水秀丽、柳绿花香的景色,她心旷神怡,命令部下作诗为她加油。

东方丘第一个出来,一气呵成,确实很精美,武则天非常高兴,当场授予他最高奖赏:一套豪华时装。

东方丘很是得意,斜眼看着宋之问,意思很明白:“我左有青龙,右有白虎,腰间有一头老牛,胸前有一头龙头,你一个小书童,敢与我作对!”

可他还没来得及穿上新衣服暖和一下,就听见武则天喊道:“好!这件更好!”

东方球大为震惊,因为武则天手里拿着的这张纸,正是宋之问的。

萧松这次上交的诗名叫《龙门映志》,又名《巡检录》。诗很长,这里就不全文引用了。它的大意是:

春雨刚停,花儿红了,柳儿绿了。

女王出行的时候真是太盛大了。

仙乐响起,车马万千。

这不是一次游玩山水的旅行。

相反,他们开始关心人民的农业。

这首诗,以其华丽的辞藻,精妙的句式,以及完全正确的政治用语,大大提升了皇后出游的性质,武则天越读越开心,当即下令:“来人,把东方丘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的小宋穿上!”

东方丘当时肯定很生气,是啊,用文字来奉承人,太残忍了,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尊重。

首战胜利后,宋之问在武则天身边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他渐渐有了一个绰号——诗人的弓箭手!

如果金庸当​​时写了《射雕英雄传》,主角就应该是我们的宋老师。

此时宋之问已经制定了下一步的五年计划,他要继续攻打武则天,甚至赢得皇妹的欢心,光是给女主写诗已经不够了,他也下定决心要给武则天写诗……作为男朋友。

你可能觉得这有点荒唐,我也觉得有点荒唐。但这些事情不是我杜撰的,确实是我们的祖先记录下来的。如果你有疑问,请继续往下看。

那时的宋之问年纪不小了,已经跨入了大叔的门槛,但气质依旧不凡,举止优雅,对于讨好女主角很有自信。

他很快就找到了机会。当时,武则天有几个男朋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对兄弟,分别叫张易之和张昌宗。很多读者应该都看过电视剧《大明宫词》,里面有一个男人非常擅长吹笛子。这位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就是张易之。

武则天经常和这两兄弟开玩笑,并对外借口让他们“编书”,其实从学识上讲,他们两个就是标准的傻子,怎么能编书呢?

宋之问看准机会,极力讨好张氏兄弟,处处伺候。相传,张氏兄弟上厕所时,宋之问还亲自送来夜壶。

事与愿违,无论宋之问如何图谋私利,武则天对他的态度始终是这样的:

小宋,你真是个好人。

小松,你的诗写得真好。

小宋,我知道你很辛苦。

小宋得到了不少好人牌,可就是爬不上女王的宝座。

宋之问再也忍无可忍,决定抗争,他倾尽全力为武则天写了一首长诗,名为《明和篇》。

很多人说这是一封情书,里面有“萤火虫飞过鸳鸯织机,大雁过鹊桥”、“明江水可望而不可及,愿乘竹筏问路”等暧昧的句子。

乘槎是什么意思?就是乘筏子。明江在望,可望而不可及,但愿能乘筏问路是什么意思?翻译如下:

“我还能凭这张旧票登上你们的客船吗?”

情书发出去之后,便杳无音讯,经过许久,萧颂终于查到了武则天的回信。

这是一句在中国诗歌史上被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笑话:

“我不是不知道小宋很有才华,很有品味,只是……我受不了他那口臭……”

原文为:“‘不是我不知道志文有才华,而是他嘴巴不好。’因为志文患有牙病,嘴里总是有臭味。”

古人没有记录萧颂听到这句话后的表情,只写了四个字:“终身耻辱,愤慨不已。”

我猜他肯定感到很内疚和懊悔:爸爸,我很后悔我所做的一切。看来你说得对,刷牙确实很重要。

此后,萧嵩的仕途开始走下坡路,705年,他遭遇沉重打击:上司武则天被推翻下台。

天塌下来了,小宋的大四陪读工作被取消了,被调到广东去了。那时的广东不像现在这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一个偏僻、荒凉、炎热、凄凉的地方。

宋之问感觉自己活了一年又一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的人生还没有结束!我还可以继续在宫中奋战!

他悄悄回到洛阳,寄居在朋友张忠志的家中,等待机会。很快,机会就来了。

这一夜,月昏暗,风大,宋之问无意间听说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收留自己的好友张忠植竟会伙同他人密谋发动政变,刺杀宰相武三思。

宋志文听闻好友的英勇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意识到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于是,小宋擦干眼泪,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

告密者!

他晚上还派人发了一条加急的微博,@了武三思:我家房东张忠志是坏人!他居心叵测!请大家一起封杀他吧,唐迷们!

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张忠之全家被杀,而宋之问则因举报而受到嘉奖,升任鸿胪主布,相当于朝廷外务部、礼部总管。

当时文坛里,说起这件事,人们都会暗暗对宋之问竖中指,鄙视他。但那又怎么样?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的萧宋就是其中之一。宫斗是要发生的!

这段时期是萧松人生中的复兴时期,他十分珍惜。他的上司从武则天换成了唐中宗,但他依然努力写作,力图超越其他诗人,以得到新上司的赏识。

很快,他一生中最强的对手出现了。

上一篇文章提到,当时两位伟大的诗人被称为“沈、宋”,“宋”指的是宋之问,而“沈”则是指另外一个人——沈铨期。

一山不容二虎,最终二者之间爆发了正面交锋,这就是唐诗史上最著名的决战之一——“蔡楼之战”。

故事发生在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就是古人所说的“闭宵节”,今天我们不关注这个节日,但在唐代,这一天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通常会到水边举行一些节日活动,比如划船、饮酒、赛诗、净身仪式等等。

当时的皇帝唐中宗也不例外,这一天,他来到长安城郊的昆明湖畔,准备举行一次盛大的诗词大赛。

现场搭建了一座五彩缤纷的亭子,作为比赛场地,诗人们拿起笔来参赛,评委是名媛上官婉儿。

五彩斑斓的大楼上,上官婉儿随意的发表着意见,被淘汰的试卷直接扔了下来,一时间,大楼前雪花纷纷扬扬,空中飘散着满地的A4纸。

到最后,上官婉儿的手里就只剩下两个人的卷子了:沈全启和宋之文。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手上,她皱着眉头,对比着两首诗,不知该选哪首,最后,她举起手,一张纸飘落下来,众人一把抓住,一看,是沈全启写的。

这意味着宋之文赢了。

沈全启不服气:“我怎么就不如她!你就是个黑心的人!”

上官婉儿道:“你这首诗,很难说哪首更好。但你的结尾,比他的弱,失去了气势,所以你输了。”

原来沈全其的结局是:

我一个贱民,一个朽木雕匠,羞于见到豫章的材料。

大意是:我是如此无能之人,却为今天有机会见到如此多的才华横溢之人而感到惭愧。

这首诗很谦卑,但也很令人沮丧。

那么宋之问的结尾又是什么呢?八个字,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气息:

莫愁明月尽,夜明珠自来。

它不仅巧妙地嵌入了汉武帝救鱼得珠的典故,更蕴含着正能量,体现出对道路的满满信心:

“我并不担心今晚月色昏暗,因为一定会有一颗明珠,照亮我唐朝的夜空!”

沈全启也没敢再争辩,胜负已定。

有人说,这一战沈全期败北很可惜,因为他更擅长七言诗,却执意要和宋之问比试五言诗,结果败北了;还有人说,沈全期比宋之问多写了两首诗,最后气脉跟不上,就漏出来了。

无论如何,宋之文又一次赢得了伟大的胜利。

那么,“蔡楼之战”获胜的萧颂是不是从此声名鹊起呢?

不,这一战只是他最后的一线希望,每一场宫斗他都赢,却输在谋略上。

中宗皇帝并不是一个可靠的老大,宫中权力斗争激烈,各路政治强人轮流当老大,宋之问只是趁机捞一把而已。

武则天在位时,他极力巴结武则天的男朋友张二哥;张二哥垮台后,他极力巴结当红的武三思;武三思垮台后,他又巴结太平公主;韦后和安乐公主即位后,他抛弃太平公主,去舔安乐公主的嘴。

大家可以翻看萧松的诗集,他每换一个老板,就会写一大堆奉承的文章。

其实,唐代的大诗人,谁没有讨好过别人,写过几首谄媚的诗呢?但萧松的机会主义太露骨,转折太急,所以失败得格外悲惨。

709年以后,唐朝宫斗愈演愈烈,内廷变局迭起,宋之问的上司们相继落马、被杀。

萧嵩处处遭人嫌弃,一路被贬,先到越州,又到禹州,最后到贵州,唯恐被踢得不够远。

昔日的辉煌已随风而逝,他走在恐惧与绝望之中,不知道下一站是何方,是否又会接到被贬到更远地方的命令。

宋之问仿佛终于明白了什么——我一生为大人物鼓吹,当过厕奴,写过文章奉承,背叛过朋友,算计了几十年,却只落得今天这个下场。为何都是为了这个呢?毛线衣。

一路上,他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诗篇,与以前“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的诗篇截然不同。

事实上,他在两次流亡期间所写的诗歌是他最好的诗歌之一:

当我越过山脊,即将离开祖国的时候,我停下马车,回首望向家乡。

我的灵魂追随南飞的鸟儿,我的泪水干涸在北方枝头的花儿上。

山雨初晴,江云即将转为彩霞。

但如果有一天我能回到家乡,我不会恨长沙。

这就是他的《过大庾山》。当时,这里的交通条件非常差,甚至几十年后,大诗人张九龄到大庾山游玩时,发现这里依然“人丁寥落”,可想而知当时的渡海之艰辛。

还有很悲伤的《渡汉江》:

山外没有消息,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来临。

越接近家,我就越胆怯,不敢向来人询问。

诗人往往在失去了粉饰真实的资格,失去了谄媚奉承的机会时,才能够审视苍凉的世界,写出自己内心的声音。

不幸的是,他没时间了。最后的命令很快就来了:

宋之文还活着吗?让他去死吧。

宋之问死得相当凄惨,接到处决命令后,额头大汗淋漓,走来走去,一再拖延。

最后在被别人训斥了一顿之后,他稍微冷静了一下,吃了一些东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回顾萧颂的一生,那些扛尿壶、乞做牛郎、杀侄子的传闻,虽然在唐代流传得惟妙惟肖,但却不一定是真的。

有些可能是因为他的名声不好而故意捏造的。

不过话说回来,与萧松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沈全期、杜审言等也都是大诗人,也因阿谀奉承二张而被贬,但他们没有被污蔑到萧松的地步。

说到底就是因为萧松的人品太差,太投机取巧,做的一些事太没有尊严,所以人们就把坏事都怪到他头上,正所谓“人品低劣,祸从口出”。

小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生在世,别想太多。

有一次,他的好朋友杨炯去

萧宋死时,曾写过一篇奏折,至今仍为人所传。奏折开头八个字:

“自古以来,人都会死,唯有文学永垂不朽!”

既然萧松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又何必去做那么多无用的事情呢?

最后,我摘录几句歌词,献给作品有瑕疵但诗歌永垂不朽的宋之问同学:

在男人的世界里,

何必去天上呢?

不如温柔地一起睡吧。

唐朝历史故事500字_唐朝历史故事_唐朝历史故事大全

刘申蕾蕾读唐诗读唐诗6

没有什么知识是必须学习的。

只是错过的遗憾有所不同。

错过唐诗将是一大遗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