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街坊保护更新方案:住房公有化与居住环境现代化改造的探索

admin 2024-07-19 阅读:5

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

118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模型及总体规划——

住房公有制下的住房改造与居住环境现代化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02

更新策略

确保现代化的经济可行性

城市更新特别是居住街区更新,本身具有公益属性,其经济可行性应体现在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投入保障、合理的成本分担与资金平衡机制、平衡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

118个街区试点项目针对更新项目,开发了创新性的检测、修缮、施工技术,采取了合理的安置策略和流程安排,可以有效缩短更新周期,降低房屋安置和更新成本,从而成功控制更新成本。同时,通过住房公有制、控制更新成本和居民参与租金谈判,实现了政府、企业(房协)、居民对更新资金投入的合理分担,确保了城市更新的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公平性。

住房改善的自适应技术

118街区试点项目在改造技术上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保留和利用原有建筑结构和构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建设过程中对原有建筑结构和构件的破坏。

例如,改造时利用内窥镜技术,在不影响房屋使用的前提下检查建筑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原有结构受损部位进行加固或更换,避免了对楼面结构进行大面积拆除;利用低压电穿透防水防潮技术,在不破坏墙体的情况下解决了建筑首层墙体潮湿问题;在内院一侧的建筑外墙上安装了可折叠的消防梯,一旦发生火灾,云梯消防车无需开进内院就能解决问题,避免了为了预留消防通道而拆除过多既有建筑的需要。这些专门针对建筑改造的技术创新,有效降低了建设和维护成本。

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_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

仅打开部分楼层并使用内窥镜检查建筑结构——一项减少对居民干扰并降低装修成本的技术创新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通过建造和搬迁来改善建筑

考虑到改造前街区内存在一定数量的空置房屋,试点项目采取了“分栋改进、循环安置”的项目组织和住房安置策略,即以每栋建筑为单位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建筑单元内的空置房屋用于预先安置下一单元的居民。

每个单元的改进都是由外到内:首先对建筑外部进行修缮,此过程中住户无需离开房屋;随后对房屋内部结构、管道设施进行修缮和改造,住户只需在此阶段短期搬出;公共楼梯间的改造将在本单元所有住户搬入后完成。

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_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

118 改造中的街区:实施过程中居民继续生活和工作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精巧的流程设计确保房屋在更新项目实施期间能够继续居住,一方面防止因长期空置而导致的装修成本增加,降低房屋周转成本;另一方面有效避免原有居民大规模迁移。同时,由于公租房的实现,居民在安置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同一街区内互换房屋,例如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更愿意搬进底层的房子,而年轻的家庭则可能更愿意搬进底层的房子,选择视野好的顶层单位。

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

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

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_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

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

柏林夏洛特堡 118 号改造后的鸟瞰图和街道立面

图片来源:根据Google街景照片自绘

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__柏林夏洛滕堡118街坊“柔性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启示

改造后内部环境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03

得到教训

强调社区更新的经济可行性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条件下,单纯通过“大拆大建”实现城市更新财务平衡甚至盈利的“粗放型”做法已越来越难以实施。

118街区项目中对经济可行性的考量显然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在合理的资金安排和技术手段下,城市更新从经济学角度的目标是建立政府、投资者和个人之间的平衡关系,确保其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街区更新的经济可行性应更多地侧重于稳定社区人口结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这更有利于降低城市运营成本,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住房保障与城市更新相互支撑作用

未来应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为支撑城市更新的基础条件,如合理区分自住与非自住需求的差别化住房安置政策、对城市更新所涉及的原有公有住房进行重新定位、结合城市更新发展公租房或共享产权住房等,优先保障实际居民的住房权益,让城市更新回归解决住房问题、有效改善民生的初衷。

关注本土个体工商户在城市更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经济能力的稳步提高、社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社区持续繁荣的基础。

长期扎根于当地的餐馆、酒馆、食品店、杂货店、理发店、洗衣店、裁缝店、汽车修理店等业态,不仅是社区生活圈的一部分,还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个体经营者也可视为城市更新的参与者,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更新的进程中。在中国城市的传统居住区或老旧社区,历史所形成的混合城市功能,使得当地个体能够对承载居住和居住功能的街区进行更新,与其单方面推动“高端化”或“创意化”产业的植入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档化、商业化进程,不如重新审视本土小微企业在民生改善和振兴中的作用。

笔记:

[1]惠晓曦,廖正新. 住房保障支持下的城市更新与历史街区保护——柏林夏洛特堡118试点项目的经验与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22, 37(06): 67- 75+96.DOI:10.19830/j.upi.2020.264.

[2]

[3] Google Earth。(2022 年)。街景地图。检索于 [2024.6.4]。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