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明清两代的制度,皇帝的居所都是坐北朝南,宫廊都铺着黄琉璃瓦。天坛里的斋宫为何坐西朝东呢?原来这些皇帝自称是承天命的“天子”,既然是“天子”,到天坛来祭祀,和儿子祭祀父亲没什么区别,当然不能嚣张。所以斋宫只能坐西朝东,而且要用绿琉璃瓦。
瀛台
再说说关押光绪皇帝的瀛台。光绪皇帝推行变法,力图振兴国家,却在瀛台被囚禁了10年,成为当时最高级别的囚犯,真是一个悲剧人物。人们可能会问:瀛台在哪里?怎么会成为这样一个皇帝的监狱呢?
瀛台位于北京城内,中南海的南海中。它四面环水,实为一座小岛。北有木桥与陆地相连。中心建筑为含元殿,周围有亭台楼阁、奇石怪木等建筑。它始建于明代,名南台。清顺治年间修葺扩建后,改称瀛台。康熙、乾隆曾多次在此朝见、宴请。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大怒,把光绪囚禁在含元殿。含元殿是瀛台正殿,坐北朝南,北有含元门与香鸾阁相对,南有香尘殿与迎勋阁相对,隔海相望便是新华门。建筑规模虽不如故宫大,但也富丽堂皇。但自从光绪被囚禁在含元殿之后,此处就笼罩在一片荒凉萧瑟的气氛之中。除了每天早上被拖着陪同慈禧上早朝外,其他时间光绪都被囚禁在这里,严禁外出。服侍光绪的太监都是慈禧亲信李莲英亲自挑选的,他们实际上是以服侍光绪的名义监视光绪。 据说,某年冬天,南海海面结冰。一天,光绪微服私访,却被不远处的守门人发现,并被“跪下”才得以返回。事后,慈禧太后得知此事,竟命人将水面的冰块破开,以防光绪逃走。
光绪在瀛台囚禁期间,遭受了身心双重折磨。据说含元殿糊纸的窗户破了之后,无人修补,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实在不堪忍受。光绪在凛冽的北风中瑟瑟发抖,手脚麻木。光绪帝即位后,未能励精图治、重振祖业,自己也陷入了“欲飞无翼,欲渡无舟”的境地。难怪他时不时感叹:“我不如汉献帝!”而尤让光绪难堪的是,慈禧为了精神上折磨光绪,竟然把光绪唯一宠爱的珍妃贬入冷宫,从不让光绪与她相见。
光绪皇帝在瀛台度过了晚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含元殿东厢房去世,比慈禧太后早一天。由于他去世的时间与慈禧太后只差一天,有人怀疑是慈禧害死他,也有人说是袁世凯毒死他,这只能是一个历史谜团。
城楼
正阳门
如今,北京到处都是所谓的现代建筑,很多老建筑也面临被“拆”的命运。在拆迁和建设中,北京人几乎记不起老城墙长什么样子。北京城墙大部分被拆除,但三座城楼还保留了下来:正阳门、东便门、德胜门。
北京有句古话: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这句俗话道出了德胜门的由来。元朝末年,大将徐达率军攻打元朝都城(即北京),元顺帝慌忙从京城北门建德门逃走,元朝灭亡。徐达将建德门改成德胜门,又称德胜门,大概是为了纪念明军的胜利。此事发生于洪武元年(1368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北京时,将京城城墙南移两公里,修建了城门、城墙,仍称德胜门。由此可见,德胜门得名比北京早52年。
北京城建有9座城门,每座城门都有各自的用途:封建王朝皇帝饮玉泉山泉水,给皇帝运水的水车从西直门进出;给皇宫运煤的煤车从阜成门进出;皇帝祭天地的车辇从正阳门进出;粮车从朝阳门进出;柴车从东直门进出;酒车从崇文门进出;囚车从宣武门出出;战车从安定门出出;出征凯旋的将士要进德胜门。据说清朝将士进德胜门都要唱“凯歌”。据“老北京人”说,这首凯歌就是八角鼓(单弦)的前身。
据史料记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鞑靼军队进攻北京,兵部尚书于谦率军出安定门迎敌,一举斩杀了叶森的弟弟、有“铁颈元帅”之称的索茂那海,大败鞑靼军队。于谦得胜凯旋。这是于谦保卫北京的一次大胜,在历史上十分有名。后来,随贞十七年(1644年),明成祖朱由检派吏部右侍郎李建泰率兵出安定门,赴山西迎战李自成起义军。大军刚到涿州,就碰上了闯王的部队,士兵们不战而溃,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李自成大军乘胜追击,攻占了北京。朱由检眼看大势已去,只得在煤山上自缢。可见德胜门这个名字,其实既有胜意,也有败意。
北京内城共有九座城门,均建有城楼和箭楼。不过,德胜门的箭楼有些不同。以正阳门为例,箭楼下有门洞和城门,而德胜门的箭楼却无门洞和城门,也是北京城内唯一一座无门洞、无城门的箭楼。
德胜门已有500年历史,明嘉靖、清康熙年间均重修,民国初年也曾重修,但由于财力不足,城楼只修了一半便停建。民国十三年,北洋政府干脆将城楼拆掉,将木材卖掉,所得钱款用来发给政府官员的俸禄。
紫禁城
人们从故宫神武门进入御花园,常常被园中的石径所吸引。故宫御花园里的石径又称石画,由五色石头拼凑而成,组成栩栩如生的图画,有花卉、人物、古玩、建筑、飞禽走兽、吉祥图案等图案700余幅,色彩绚丽,内容丰富。
石画是用砖或瓦片拼成图案,然后在中间填上石头,并装饰各种图案,如七巧板、各种锦缎、仿古画等。七巧板以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长方形等为轮廓,中间镶嵌花鸟图案,有荷花鸳鸯、双凤花卉、白鹭莲花、三松鹤、竹中凤等,各种形状、形式混杂其中。各种锦缎以石榴、苹果、佛手、瓜果、蝙蝠、古钟等为轮廓。 画面有二老观棋、五子争莲、渔樵、读书耕耘、犀牛望月、红日出海、狮子滚绣球、渔人欢喜等,人物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古董多以多宝盒形式装饰花瓶、盆景、花鸟、卷轴、山水等,造型古朴,雕工精细。
谁知深宫之中,竟还绘有一些反映民间生活的故事画,画作虽俗气,却幽默风趣。其中一幅《恐媳妇》画着几对夫妻,有的男子跪在木凳上,头顶油灯,妻子骑在他身上;有的男子跪在搓衣板上,头顶凳子,妻子举着棍子训斥他。种种情形,惟妙惟肖。男子多半不愿再看,妻子们却细细欣赏。可谓大大助长了贵妇们的志气,大大降低了男子们的威风。
还有一幅画叫《十八士登瀛州》,描绘的是唐太宗开办书院,招收天下名士的情景。画中一士人手执缰绳,悠然行走,一童子挑着担子,一前一后,缓缓而悠然地行走。人物身高不足半尺,但表情各异,动作栩栩如生。
当时能工巧匠的构思十分巧妙,如以鸣鸡配牡丹寓意“功名利禄”;以荔枝、桂圆、核桃寓意“三福临门”;以裂开的石榴寓意“子孙满堂”;以五只蝙蝠围绕“寿”字组成花卉图案,寓意“五福临门”等。
御花园内的石板路贯通南北,色彩斑斓,光滑华丽,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别致。在电影《火烧圆明园》中,这里曾是特写镜头,虽然只是短暂一瞥,却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如果您游览御花园,请注意脚步,不要错过欣赏石画的机会。
颐和园
颐和园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旁,有一头与真牛大小相同的铜牛,卧卧着,仰望远山近水。据说这是200多年前乾隆皇帝重修颐和园时铸造的。
中国古代有铜比金的说法,因此很多人把这头铜牛称为金牛,乾隆皇帝还命工匠在牛身上刻上“金牛铭”。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大肆掠夺,有外国人听说昆明湖边有一头金牛,便进园寻觅,但金牛又大又重,砍不动,搬不动,细看之下,发现是黄铜做的,便砍了几下,说是会不吉利,便怒气冲冲地走了。
为什么会在昆明湖边铸一头牛呢?一般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是“五镇”说。相传北京有五大镇物:金、木、水、火、土。大钟寺内那口大钟,即“钟磬”,为金镇,景山为土镇,昆明湖为水镇,湖边的铜牛,为镇水。
二是“洪水标”说。北京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昆明湖在北京的西北部,比故宫的地基高出十米左右。在雨季,仔细观察昆明湖的水位与铜牛地基的距离,可以做好城市防洪工作。
三是“牛郎织女说”。昆明湖西岸玉带桥附近,有一个“耕织园”村,村里桑树繁多,200多年前,人们在这里采桑养蚕,十分热闹。昆明湖东岸还有一尊铜牛,所以前者比喻织女,后者象征牛郎。
老北京的故事太多了,可惜的是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或许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或许人们应该反思一下这个问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