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admin 2024-07-17 阅读:5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宋元白话小说、戏曲、三国轶闻以及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南宋裴松之的笔记进行艺术加工、再创作的一部作品,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文人长篇小说,在明清时期更是被誉为“才子第一书”,自问世以来,以它为蓝本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其巨大的影响力,让艺术的真实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关于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贲,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著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五代演义》、《三隋魔传》等小说。其中《三国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多才多艺,除小说外,他还创作了戏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故事概要

《三国演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战国、三国、三国归晋五个部分,记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事件,主要记叙了东汉末年战国诸国之间的战争、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最后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种社会斗争和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个时代伟大的历史变迁,塑造了一批强大的三国英雄人物

版本信息

该书问世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流传。据统计,国内外现存明代本有四十余种,版本之争十分激烈。明末清初毛宗纲对《三国演义》进行了正章目、修订正文、改诗文等,此本成为众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现在学界一般将其版本分为通俗演义本、传记本、批判本、毛本四类。

《三国演义》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回。后来,毛伦、毛宗纲父子修订,形成了今天所见的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毛注本与明嘉靖本《三国演义》差别较大,原文中删去了大量歌颂曹操的诗文和评点。

毛泽东本的另一个重要修改,是增加了序诗《临江县:滚滚长江东流》:

长江滚滚东流,浪淘尽英雄,成败皆是虚空,青山依旧,落日重现。

江边白发渔樵,看惯了秋月春风,一壶浊酒相逢,多少往事今朝,都成了笑话。

《临江仙》这种怀古悲今的基调,与毛宗刚修改《三国演义》时的哲思与情感几乎一致,杨慎将哲思融入画面,在旷达中流露情感,在空虚中抒发悲愤。

介绍

《三国演义》中有名字、有姓氏的人物多达一千余人(不同版本有争议,毛氏版本约一千一百人,后来有人统计为一千一百九十一人,其中有汉、三国、晋朝的武将四百三十六人,文官四百五十一人,皇室后裔、皇后、妃嫔、宦官等一百二十八人,黄巾军、鲜卑、羌族等边远民族的六十七人,宦官及各界人士一百零九人。在众多复杂的人物中,有比较详尽描写、个性突出的人物近百人,有肖像画的人物约两三百人。毛宗刚称其中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三绝”。

要点

1、颂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说中的刘备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

2.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统一久则分,分久则统一”的历史发展规律。

3.表达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反映了民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憎恨暴君、反对动乱的情感。

4.展现历史斗争的智慧:

作品通过三国时期各种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