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美受到越来越多爱美人士的追捧。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嗅到了商机。随着各城市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一些“黑医美”加速向县区、镇渗透。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多个区县、镇进行调查发现,医美消费下沉趋势明显。很多基层民众在接触医美项目时,都遭遇过“黑医美”的花哨套路。
医疗美容服务是门槛和从业要求严格的医疗活动。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相关部门近年来积极开展相关专项治理,持续加大对医疗美容行业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成效显著。但从媒体报道看,目前“黑医疗美容”已向县城、乡镇“猫腻”不断蔓延,必须高度警惕。
相比于此前集中在大城市的医美乱象,如今已沉入基层的“黑医美”影响更为严重。有的没有资质,比如一些医美机构完全是没有经过注册的“草根队伍”,相关人员也没有专业资质;有的超出服务范围,什么都敢“动手”,甚至“超声刀”治疗。这类问题项目不仅是掏空顾客腰包的“吃金兽”,还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埋下重大隐患,一旦出现差错,很可能给顾客造成终身残疾。此外,还有一些以美容工作室为掩护,以低价、虚假广告吸引消费者“入坑”的“黑医美”;有的不打“阵地战”,主要还是走村串村、“换个地方打一针”,甚至跨省演出。
“黑医美”为何会在县镇农村猖獗?一方面,县镇农村监管力量比较薄弱,监管触角难以深入各个地方;另一方面,这些“黑医美”十分狡猾,有的善于“打游击战”,有的善于“埋伏”,以羊为幌子卖狗肉,表面上合法合规,实际违规经营,不仔细检查很难发现,这也增加了监管定位和查处的难度。此外,一些“黑医美”为了逃避监管,换上“马甲”,藏身于中医理疗馆、月子中心、健身房、产后康复中心等机构。由于一些县镇消费者鉴别能力有限,对医美项目的规范性、安全性问题缺乏认识,很容易成为“黑医美”的目标。
县城乡镇并非法外之地,我国《刑法》、《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早已规范医疗美容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准入条件和职业行为。无论何人、何时、何地,一旦触碰红线,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便是县城乡镇农村的基层,也沐浴在法治阳光下,绝非“黑医美”的温床。
魔鬼高一尺,路也要高一丈。面对“黑医美”乱象加速向县乡下沉,必须狠抓整治,打组合拳。首先要加大监管力度,突出重点,瞄准问题较多的县乡、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加大布网、设点力度,确保监管无盲区、无死角。同时要注重常态化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保持严监管高压态势。
二是推进多方共治。药监、公安、卫生健康、网信、行业协会等部门要齐心协力,形成强大治理合力;县乡乡村基层组织要发挥“探照灯”和“清洁工”作用,防止“黑医美”悄然蔓延。针对目前部分县乡“黑医美”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的情况,要强化网络平台监管责任,及时运用技术手段,阻断不良信息传播,进一步压缩违法犯罪活动的生存空间。
最后,要加强安全教育。广大民众的意识越强,骗子可乘之机就越小。因此,需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大县乡两级医美保健知识普及力度,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断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让“黑医美”无路可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