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述闻系列丛书:讲述北京人文故事,传承首都文化

admin 2024-07-16 阅读:4

《老北京故事》系列丛书由全国政协委员李晓红主编,北京市政协组织出版发行,是落实北京四个文化中心建设要求出版发行的系列丛书。该丛书以古都文化、北京文化为主题,以“亲身体验、亲身观察、亲身聆听”为基本原则,邀请众多专家、文化名人齐聚一堂,讲述北京人文故事,提炼首都文化符号,挖掘首都文化特色与传承,做好首都文化宣传。该丛书将于2021年1月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老北京故事》系列图书共12册,分别讲述北京3000年历史文化的历史典故、人文地理、古都文化、戏曲曲艺、英国故事、巷弄小巷、名人故居、京城会馆、传说故事、名吃名吃、史书典籍等,内容涵盖北京皇城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等多个方面。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古都文化源远流长,北京文化更是远近闻名。讲好北京故事,描写北京的风土人情、民俗、生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老北京故事》是一套特色鲜明的丛书,该丛书聘请了一批优秀的作者,与其他北京文化类图书不同的是,《老北京故事》的作者既有市属单位的学者,也有不少京外的文化研究专家。《老北京故事》丛书的编撰从策划到执行,得到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出版集团等北京文化建设工作主要承担单位的资源支持,每册的作者大多是北京文化建设各个领域的专家。这些背景使得这套丛书的视野更加开阔,视角也更加独特。

讲好北京故事、普及北京知识是策划这套丛书的初衷,也是其一大特色。该套丛书的语言风格十分注重文化的故事化,文笔活泼生动,兼顾了较高的知识性与可读性。

选题简练而不繁琐,创意十足。《老北京故事》紧扣老北京文化最鲜明的方面设立专题,分类清晰,条理清晰。该丛书以北京历史(《史话》卷)、北京文化史(《古都文化文脉》卷)为纵轴,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卷)为横轴,以历史、地理为坐标,新增了最具有古都文化特色的《英国故事》《胡同街道》《北京会馆》《名人故居》《史记》和最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风土人情》《传说故事》《美食名吃》《戏曲戏曲》等,讲述老北京的故事。其中,《史记》也是第一本专门介绍北京史记的图书。

本套丛书的写作风格体现了政协工作的鲜明特色,《北京会馆》《名人故居》等卷由众多名人后人讲述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名吃》等卷由作者亲自走访老字号、采访名厨撰写,体现了政协文史资料“三贴近”的原则。

北京出版集团自创办伊始就将《老北京故事》丛书列为重点项目,选拔了具有较强文史类图书编辑出版能力、与市政协有多年合作经验的优秀编辑组成工作团队,并派出经验丰富的审校、印刷人员为该丛书编撰。

为保证出版质量,北京出版集团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自2018年11月起介入该项目,全程参与策划、撰写、插画、编辑、设计、出版等工作,这在集团历史上并不常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版工作有所延迟,但我们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尽最大努力将影响降到最低。

在内容编辑方面,除严格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图书质量重点标准进行编辑、校对外,还对全书的引用、史料进行复核,对重要引文进行注解,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确保出版质量。

该套丛书采用统一开本,共12册,16开全彩印刷。丛书封面“老北京故事”五个大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史学家傅锡年先生亲笔题写。丛书装帧设计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姜岩完成,姜岩在文史类图书装帧设计方面经验丰富。全12册扉页精美的藏书票设计均由《人民日报》文学副刊编辑、画家罗雪村创作。文字版式设计简洁大方,富有人文气息和历史气息。

该套书的主编李晓红为该套书的编撰倾注了大量心血,对出版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对丛书的规模、开本、定位、作者的选择、内容的增减、书名的确定、书体的设计,甚至图片的选取、词句的考量,都给予了十分具体的指示。

市政协对丛书的编著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期间与出版社保持了频繁、高效的沟通,帮助出版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牵头高质量完成了《北京会馆》《名人故居》两册的编著,并邀请傅锡年先生为丛书撰写书名,为丛书增添了不少色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出版业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首都建设从首都开始”,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是对北京文化的一次深入探索,或许能为北京的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历史支撑,在未来的北京文化发展中,真正帮助北京读者、外地读者乃至国际读者找到对北京文化的认同感,共同擦亮北京文化这张金色名片。

作者安东是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

作者刘娜,北京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部编辑部主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