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有毒生物总是令人着迷,而最近的研究发现,雌性加州蝾螈(Tarichatorosa)竟然比雄性更有毒。这项发现是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团队在《两栖类和爬行动物科学前沿》期刊上发表的。
这种蝾螈身上的神经毒素——河豚毒素(tetrodotoxin),是其生存战略的一部分,可用以抵抗天敌如蛇类。过去,科学家认为蝾螈一生中毒素浓度不会改变,且雌雄之间的毒素含量相似。布洽雷利(Gary Bucciarelli)博士的团队通过对加州38个不同地点的850多只蝾螈进行样本采集和分析后,发现雌性蝾螈体内的毒素含量竟然高于雄性。
研究还观察到雌性蝾螈的毒素浓度波动更大。无论雌性还是雄性,毒素浓度的变化方向和时间都相同,但雌性的变化幅度更大。这意味着,对潜在的捕食者来说,雌性蝾螈构成了更严重的威胁。
布洽雷利博士指出,这些蝾螈不应被非专业人员接触,因为它们体内的河豚毒素含量高达54毫克,足以导致人类住院甚至死亡。
雌性更毒素与性二型特质
研究还显示河豚毒素与其他性二型特质(如体重)有关。雌性蝾螈无论体型大小,毒素浓度中位数总是比雄性高。这可能表明雌性在毒素产生机制上与雄性有所不同。例如,雌性可能将用以产生毒素的资源投资得更多,或者雌性的皮肤能够携带更多的毒素。
雌性毒素高的原因
研究推测,更高的毒素水平可能是为了保护在繁殖期间易受攻击的雌性,或者使雌性能够将产生毒素的细菌转移到卵子上,从而保护后代。
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性别在蝾螈毒性中的角色,还为我们理解这种有毒动物如何利用其自然天赋作为生存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接下来,研究团队计划探索干旱和火灾如何影响蝾螈及其毒素浓度,以及不同性别如何对这些自然灾害作出反应。
这项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两栖类和爬行动物科学前沿》。更多科学与科技新闻都可以直接上明日科学网 http://www.tomorrowsci.com
更多精彩内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