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
38℃
热的
高温来袭 谨防中暑
预先警告
高温
高温警告
上海7月4日正式结束梅雨季,无缝切换火炉模式,进入6天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38℃以上。市民表示“感觉自己被蒸熟了”、“出门都半生不熟”、“好热啊”,甚至调侃“高温收汁”。经过几天的降雨,气温有所下降,但7月16日又开始回升,攀升至高温线。松江区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高温日数为15-23天(2023年为15天),较常年(14.2天)偏多。极端高温在39℃左右,高于2023年(38.2℃)。夏季高温来袭,请保存这份“抗暑”攻略!
高温预防中暑
热浪包围的天气,极易发生中暑,根据气象部门的气温预测,预计2024年松江区中暑发病数将高于2023年,也将高于往年平均水平。
这几种人最容易中暑
户外工作者
长时间在户外工作,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加速了体内热量的产生,是引发中暑的主要原因。
怀孕的女人
由于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呆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房间,很容易中暑。
老年人和婴幼儿
老年人皮肤汗腺萎缩、循环系统功能减退,婴幼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较多,都不利于散热。
经常熬夜的人
出汗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经常熬夜或者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的人,通常免疫力下降,心肺功能不好,也不利于散热。
喝水较少的人
水分摄入不足,不利于身体出汗散热,体中心温度就会不断升高,非常容易引发中暑。
高温预防中暑
中暑了该怎么办
中暑
在《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的轻度或重度中暑的临床症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即可考虑诊断。
中暑前兆
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胸闷、出汗、乏力等,一般不伴有发热。
治疗: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停止一些重体力或过度剧烈的产热活动,及时到阴凉通风处,多喝温水,最好是电解质水。同时可以进行外部降温,通常症状会自行消失。
轻度中暑
症状:除有中暑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加快、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治疗:及时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患者安静休息,补充水分、电解质或凉饮。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四肢冰冷、血压下降、脉速、脉弱等虚脱征兆,则患者可能病情严重,必须及时送医院救治。
严重中暑
包括中暑、热衰竭和热痉挛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类型。
症状:
中暑:发病突然,体温可达40℃以上,发病初期大量出汗,随后“不出汗”,可伴有皮肤干热、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中暑:头晕、头痛、出汗、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热痉挛: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通常发生在小腿,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治疗:如发现重度中暑患者,应立即拨打120。同时,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环境休息。可用冷水擦拭全身降温,再用风扇或空调加速散热。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盐水等。
✦
•
✦
✦
严防中暑 守护健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