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举行非遗创新大赛,现代学徒制让古老非遗走入年轻人生活

admin 2024-07-15 阅读:3

中新网兰州7月14日电 (记者 丁思)用中药材拼凑文创展示台、和老师一起剪纸裙、穿传统服饰熬汤煮茶讲民族故事……第二届“黄炎培杯”甘肃省中国职业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大赛14日在兰州举行。在职业院校逐渐兴起的现代学徒制,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

同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成果展同期举行,来自全省81所职业院校、34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坊、企业的240个项目团队参展,师傅、徒弟们纷纷展示、讲解自己的优秀作品。

古老甘肃非遗正青春 现代学徒携手闯世界__古老甘肃非遗正青春 现代学徒携手闯世界

7月14日,甘肃省庆城市职业中专学生张艳展示剪纸作品。中新社记者 丁思 摄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两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在张燕手中翩翩起舞。张燕今年17岁,是甘肃省庆城市职业中专的学生,从小就喜欢剪纸,入学后是选修课,是班上为数不多的男生之一。

“老师系统地教我剪纸技法、各种图形线条的掌控、西方的建筑风格等等,专业的学习让我更加细心、认真。”张艳14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我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希望通过剪纸进行创新性的表达。”

本次比赛,张燕和老师陆艳玲用5天时间剪出了一件红色连衣裙,被老师穿上了。90后陆艳玲是庆阳剪纸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美术老师,她在学校开设了个人剪纸工作室,带领学生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_古老甘肃非遗正青春 现代学徒携手闯世界_古老甘肃非遗正青春 现代学徒携手闯世界

7月14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王浩向观众介绍敦煌文创作品。中新社记者 丁思 摄

“我们喜欢新潮的事物,也喜欢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敦煌文化是我最感兴趣的。”19岁的王浩是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游学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游学指导员,丰富的历史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参加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让他在这两方面都得到了收获。

王浩的导师是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全超,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敦煌石粉画技艺”传承人,依托敦煌剪纸、陶瓷釉下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进行创新非遗设计,创作的文创产品包括茶具、团扇、背包、抱枕等。

王全超的课也受到学校留学生的喜爱。他已经接收了不少“留学生”,给他们讲授敦煌壁画艺术相关课程,并进行敦煌壁画白描、泥板画等实训。他告诉记者,今年他还开启了线上授课,录制了《敦煌壁画艺术》课程。浅显易懂的讲解、直观的图片和操作视频,让海外观众不仅能学到汉语,还能近距离感受敦煌艺术。

_古老甘肃非遗正青春 现代学徒携手闯世界_古老甘肃非遗正青春 现代学徒携手闯世界

7月14日,甘肃省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大赛在兰州举行。图为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向观众介绍当地饮食文化。中新社记者 丁思 摄

甘肃省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郑绍忠介绍,目前,学校已成立甘肃省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人才培养基地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研究院,开设了蛋雕、葫芦雕、泥塑、陶艺、古籍修复等特色课程。学校学生创作的蛋雕、微雕葫芦作品已登上世界舞台。学校还在新西兰成立了首个海外兰州牛肉面研究体验工坊——新西兰百里工坊,助推兰州牛肉面产业“走出去”。

活动主办方介绍,不难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对非遗、国潮更加青睐,愿意去尝试、去体验。将非遗引入职业院校,不仅缓解了非遗传承人缺乏的困境,也让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非遗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创新。(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