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行统一,知识与道德统一
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其宇宙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他看来,人伦效法自然。他把自然人格化了、伦理化了,人的价值以伦理原则为尺度。
从认识论上看,中国传统哲学强调知行统一,认识与道德统一,认识的目的是在于觉悟,在于行德。《白虎通义》称:“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所谓觉悟,就是打开心灵的混沌,焕发德行的潜力。以德行觉悟为认识的主要目标,既是中国文化伦理型性格的表现,又助长了它的伦理化走向。
因此,中国文化认识外在客观事物,即使是自然界,也把它与人伦道德搅在一起,而不把它当作独立的认识对象。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可以称作德性文化。
在这种求善的德性文化模式制约下,中国的治道要津不在法冶,而在人治,而人治又特别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以身训人是之谓教,以身率人是之谓化,尊者、长者尤其要讲究以表率服人。所谓“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这一思想的通俗化、大众化的表达,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人治先于法治,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中国文化的传统。
二、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作用
中国文化十分强调惩恶扬善和教化作用。如中国古代文学历来就强调“文以载道”,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中国古代文化,无本文学艺术,还是史学、教育都以惩恶扬善的教化为目的,渗透了伦理道德观念。
三、强调忠、孝,充满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文化特别重视宣传忠、孝观念。宗法专制的中国古代社会把天下(国家)视为一个大家庭,封建国家的政体就是按照父权家长制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君主是全国的严父。诚如黑格尔所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百姓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所以,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提倡以孝治天下。他们认为:“其为人孝梯,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在他们看来,在家孝顺父母,出外就能忠于君王,就不会犯上作乱,天下也就太平了。
中国古代政治从来就没有完善而独立的法律制度,而是以德代政,以道德说教代替法律
br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