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给小孩子讲韩信的故事,显然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韩信早年家境贫寒,家中只有老母可以依靠。俗话说“穷子早长”。韩信这种情况,应该积极找工作,或从事农业生产,或做官。韩信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从事农业生产,赡养年迈的母亲,尽堂前孝心,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他自己也读过书,有武功。连刘邦这样的小混混都能当上亭长。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如果愿意做官,或者到县衙当公曹,肯定能行。
可是韩信什么也没做,整天腰上挂着剑,在大街小巷游荡,连吃饭都困难。他先去一个阁主家里吃顿白饭。他一大早就起来,厚颜无耻地跑到阁主家里,跟在食堂吃饭似的。后来,阁主的妻子看不下去了,每天早早做好饭菜,在床上吃。韩信去了几次,都找不到吃的,只好离开了。
后来,他饿得不行了,就到河里钓鱼。可他的钓鱼技术很差,几乎钓不到一条鱼,快饿死了。一个正在洗衣服的老婆婆可怜他,就给他送来了食物。这样干了几十天,他居然说:“我以后会报答你的。”老婆婆当时看不起他,教训了他一顿,说:“你一个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什么报答人!我给你送食物,是可怜你,我还想要什么回报呢?你能给我什么回报呢?”
(韩信剧照)
看到这里,当我们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讲。俗话说“自己家都打扫不干净,又怎么能打扫天下呢?”,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应该努力做好小事,将来才能做大事,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你看韩信,他连小事都做不好,自己也不愿意做,后来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取得了“称王称帝”这样的大成就。
当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就做好小事时,如果他们问我们,韩信从小不也是把小事做好吗?为什么他长大后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或许我们大人会说,韩信是韩信,你是你,时代变了,你能向他学习吗?
这个答案看似有道理,其实是错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天地之理都应当相同,人生之道也应当相似。如果否认这一点,认为古代那些事都是“万恶的旧社会”里的事情,而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情,那么就必然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所以,我们还是要去发现韩信身上那些积极的因素,并且用这些积极的因素去引导我们的孩子。那么,韩信身上有哪些积极的因素呢?
(韩信剧照)
1.韩信有远大的志向。
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韩信的雄心壮志:他的母亲死了,他把她葬在高而广的地方,坟周围可以安放万户(“他的母亲死了,穷得无力埋葬,却在高而广的地方安营,坟周围可以安放万户”)。
韩信这样做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从小就有很大志向。这个很大志向就是想当一个“万户侯”。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立下远大的志向,将来就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我们都说看得多远,就决定能走多远。也就是说,“理想”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2.韩信努力学习。
韩信当时家境很贫困,但是他学习刻苦,读了很多兵书。
有人可能会说韩信大概没读过书,打仗是无师自通的。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当初刘邦把韩信软禁在京城的时候,韩信和张良一起整理兵书,还亲自写了《韩信三文》。这在《咸丰清河县志》里有记载。由此可见韩信确实读了很多书。
学习很重要,是人生和事业的重要准备,韩信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将来也不会有大成就,这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的。
(胯下羞辱)
3.韩信在选择职业时非常谨慎。
韩信并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在县衙当官,并不是韩信没有找工作,而是他暂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由此可见韩信在选择工作上是十分谨慎的。
我们都知道,平台对一个人很重要。你工作的平台决定了你人生的起点。如果你住在偏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没有人脉,你也许可以打拼出来,但这样的奋斗会非常艰难。如果你在大城市、大公司起步,有高平台,那么你的机会就会大得多。
韩信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他没有轻易的接下一份工作。其实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项羽。当时项羽就让他当太医。太医其实就是大帅的参谋或者秘书,这是一个不错的职位,只要你好好侍奉大帅,将来说不定还能做个大官。但是因为项羽没有听韩信的建议,韩信就毅然离开了他。
后来韩信投奔了刘邦,因为刘邦的车夫夏侯婴的推荐,刘邦封韩信为管粮草的官,按照一般的理解,管粮草的官自然是收入不菲的职位,发财致富很容易,但韩信还是想逃避。
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韩信在选择职业上是非常谨慎的,他要选择自己一生中最好的起点。
4.韩信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命运。因此,一个人的性格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人的“脾气”是天生的,无法改变。但“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养成良好的性格,对他将来的人生发展将非常重要。
当韩信遭遇“淮阴屠夫”的挑衅时,他没有与屠夫争辩,而是尽量“忍”,爬到了“淮阴屠夫”的裆下。虽然我们不应该教孩子做这样的事情,但这样做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培养却是十分重要的。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韩信作为榜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子孙后代学习的地方。
(参考:《史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