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美术学院毕业生的一封信】
作者:范博(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附图均为广州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
编者注
在上期《致美术毕业生的一封信》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金辉寄语美术系的学子们,要不怕孤独,不随波逐流,不迷失方向,要有探索未知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志向。本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波寄语毕业生们要在社会现场不断学习,他说“社会现场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就看你能否从中抓住自己的能量”,说大家不要忘记过去的热爱和热情,希望大家有一份自己引以为傲并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和追求,在有限的生命里有所成就,有所作为,有所为社会。
亲爱的同学们,
你好!
当我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们应该刚刚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毕业季。从5月22日毕业展《请回答,2024!》开幕,到5月31日的“GAFA GALA”时装秀、6月6日的“GAFA AURA”光影秀、6月26日的“GAFA VITA”未来秀,再到6月28日的毕业典礼,所有的仪式感都是学校送给你们的毕业礼物。此刻,你们或许已经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除了信心满满,是否还有些迷茫?祝福与期盼,劝诫与警示,你们在这个毕业季收获颇丰。或许借助这封信,我们可以聊一些宏大却具体、长远而现实的话题。
静夜思(油画) 张健
那么,从哪里说起呢?我觉得还是从刚刚结束的毕业展说起。今年的毕业展吸引了超过35万人次观展,网络点击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我为你们能得到这样的社会反馈感到由衷的骄傲。你们知道,很多大师的成名作都是他们的毕业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们已经是成熟的艺术家、设计师、研究者了,已经可以通过作品来关心社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今年的毕业展上,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数字时代城市更新的升级思考,精准针对用户关注点的应用设计,基于智能出行系统对交通工具的想象,对AI技术的视觉探索和概念表达……这些实验性、探索性的作品,无不体现着对社会的关怀。这些关怀是具体的,是问题意识的,是面向现实需求的。在这些关怀中,我很高兴能感同身受你们对世界的热情,对时代的热爱。
有人把艺术理解为纯粹的视觉享受,或者纯粹的个人表达,这显然是狭隘的。艺术从诞生之初就具有社会性,即便是强调纯粹形式美的现代主义艺术,也是基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之后人类理性觉醒的时代的文化诉求;即便是强调纯粹自我表达的文人画,也是基于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大义之间宏大命题的慎重考量。纵观历史,艺术始终能够深度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生动地体现出来。今天,艺术更多的是一种生产力,应该成为一种“为行而学”。大家知道,我们学校历来有“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也践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产学研用”联动体系。令人兴奋的是,我在同学们的作品中看到了学校传统的新延续。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创作、设计和研究中,能够保持这种关怀社会的意识。
高铁车厢模块化服务机器人(设计) 陈伟建,陈欣然
我们必须承认,学校传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技能不足以让你们应对充满变化的时代世界的复杂性。当前,科技革命不断加速,生产方式不断更新,创新模式不断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对创作主体的技术、信息、知识、创新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你们将面对一个更加难以用既定知识、已有理论应对的世界。这时候,你们就需要在社会场景中不断深入学习。这种学习是对事物的调查研究追求知识的不断探索,也是对事物创造能力的长期培养。你们可能需要把自己转换到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像他们一样去思考、去探索。因为你们遇到的艺术问题,不一定能通过艺术去解决;你们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是艺术问题,但可以通过艺术去解答。
社会场景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就看你能否从中攫取属于自己的能量。几年前,我深入视障人士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工作、爱好、旅行和心情,没想到收获颇丰。他们教会我从新的角度感知世界,进而对知觉系统以及现象学领域关于知觉的各种经典命题有了全新的认识。近年来,学校从社会科技创新、艺术科技产业、艺术城乡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创生活、视觉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构建“湾区艺术创新体系”,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高质量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合艺术与科技,注重交叉学科研究,带动高水平艺术成果产出和原创成果转化; 将艺术创作创意对接国家战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地方能量,承担助力区域建设重任。
有一点必须指出,在用自己所学所爱的艺术去参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挫折,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要知道,你此前的学业和生活一直有学校和老师的保驾护航,我们创造和设置了许多评价环节和奖励机制,随时给予指导和引导。这些“即时反馈”鞭策着你前行,及时纠正你。但当你步入社会,你将面对的是一个可能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统一轨道、也更具挑战性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即时反馈”。事实上,很多时候,长期的“无反馈”和“负面反馈”会无情地折磨你,它们试图和岁月一起摩擦、磨灭你的精神。此时,请不要忘记你的爱和热情。因为这份爱和热情也许会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指引你突破迷茫。
迷宫(水彩)郑尔伟
还记得为毕业作品所付出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吗?那是你热爱与热情的体现。每年的毕业展上,我总能感受到你在创作、设计、研究中倾注的全部心血。很多作品非常有深度,不仅视觉效果好,而且有严谨的内在逻辑。我和很多学生交流过,知道你是如何一丝不苟、不敷衍地推敲一切细节;如何不计成本地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如何与老师反复讨论、反复修改,甚至重新开始。这些投入,难道只是为了毕业?只是为了拿到比作品成本还低的奖学金?显然不是。想要做出最好的作品、呈现最好成果的冲动,是你对所学所做之事的热爱与热情。
去年,学校庆祝了建校七十周年,以前常回来的校友和不常回来的校友都回来了。你们可能不是最有名的艺术家、设计师、研究员,但你们都用自己所学的、所热爱的东西活跃在社会舞台上。和校友聊天是一种幸福,因为大家聊的都是自己经营的事业、推动的项目、做的课题、做的事情。他们口若悬河、热情高涨,投入度很高,就像很多同学跟我聊毕业作品、设计、研究一样。我能明显感觉到,热爱和热情已经内化到广美人的基因里,用行动去参与、服务社会。希望你们以后的生活也能如此。
以后真心希望你能经常回来,跟我和老师们聊聊你在做的事情。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成就”,而是事情本身,是你关心、热爱、投入和坚持的对象,是你当作自己的毕业设计而全力以赴的存在。所谓的“功成名就”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外界条件,需要运气,是一个很小的概率。但能有一个自己引以为傲并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和追求,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做一些值得在晚年回首时告诉后人和自己的事情,从而获得自给自足和自足,我想这个目标是大概率实现的。
大家还记得毕业典礼最后我们一起唱的那首《海阔天空》吗?希望大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真实生动的社会舞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最好的祝愿,
祝您度过一个快乐的夏天!
范博
2024年7月 广州美术学院
光明日报(2024年7月14日第12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