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历史资料集 (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

admin 2024-07-13 阅读:2
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的历史资料集

起因

安史之乱是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至乾元二年(763年)爆发的一场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叛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故称安史之乱。 当时,唐朝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但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加剧,农民失地逃亡,府兵制的兵源出现危机。唐玄宗被迫改为募兵制,并设置节度使统领军队和地方行政。 节度使权力逐渐膨胀,甚至手握重兵、控制财政。唐玄宗时期,节度使达到10人,掌握着中央难以控制的军政财权。 唐玄宗时期贵族官僚腐败,以李林甫、杨国忠为首的权臣排斥异己,导致朝政混乱,为安史之乱提供了可乘之机。

爆发

安禄山是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西)三镇节度使,他利用民族矛盾,大肆招兵买马,并暗中准备反叛。 755年11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领15万兵南下反唐。安史之乱爆发。 当时,唐朝承平日久,百姓不习战事,安禄山所过州县,无敢拒之者。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

经过

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期间安禄山内部矛盾重重,757年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等地。 但唐军因缺乏统一指挥和粮食供应不足,士气低落。759年,史思明率领13万人进攻,唐军大败。史思明称帝后,攻陷洛阳。 762年,唐军再次收回洛阳,史朝义出逃中被迫自杀,安史之乱平定。

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战争中,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与此同时,唐朝中央权力削弱,各地军阀割据局面形成。节度使手握重兵,互相攻伐,唐朝中央政府既不能任免官吏、征收赋税,又不能调动军队。 安史之乱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士族政治衰落,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为唐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