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的军事叛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安史之乱 (唐朝中期的军事实力)

admin 2024-07-13 阅读:5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起因

经济矛盾

  • 唐玄宗开元时期后期,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 唐玄宗沉迷于酒色,不理正事,统治阶级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阶级矛盾

    唐朝中期的军事叛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
  • 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
  • 李林甫排斥异己,把持朝政,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 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过程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伪称奉密诏讨杨国忠,率藩、汉十五万军于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连败唐军,攻入洛阳。次年正月,自称雄武皇帝,占有河北大部州县。至德二年(757),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与回纥援军收复两京,安庆绪退至邺城(今河南安阳)。次年,安禄山部将史思明复叛,并南下救援安庆绪,解邺城之围,干元二年(759)杀安庆绪于范阳,自称燕帝,再度南下攻入洛阳及附近州县。

影响

安史之乱长达八年之久,对唐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同时,安史之乱也加速了唐朝的衰落,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评价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表明了唐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脆弱性。这场叛乱也暴露了唐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为后来的唐朝衰落埋下了伏笔。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