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浦中学战胜清华附中,王艳儿子入围北大男篮引发质疑

admin 2024-07-13 阅读:3

2023年5月14日,北京,2023年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总决赛,惠普中学74比73战胜清华附中。(人民视觉/图)

近日,演员王艳儿子王某勤入围北京大学男篮2024年高水平运动队参赛资格名单,引发关注。在2022年9月12日举行的“2021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篮球锦标赛”上,王某勤所在的篮球队夺得了高中男子组冠军。王某勤还因本次锦标赛被北京市体育局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但他在这场决赛中“0分、0篮板、0助攻、0盖帽、0抢断”的成绩却惨遭淘汰。

由于王某勤在高中篮球队的表现并不算突出,因此引发舆论质疑:以他的水平,是如何进入北大高水平男篮的?

2024年1342万高考考生中,将有3000多名体育特长生能够像王艳儿子一样,通过加入高水平大学运动队考入名牌大学。高水平大学运动队作为高考招生的一种特殊形式,面向高中阶段具有一定体育特长,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走这条路的考生必须满足一级运动员证作为报名门槛,再通过“文化考试+专业考试”综合考核,体育考试排名达到所报学校要求的,可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高考减分录取,2024年之前专业不局限于体育类,可报考普通专业。

当王某勤事件将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这条高考路径中比较小众的升学途径推到聚光灯下时,人们意识到,其实这个制度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证书及团队绑定

吴锐是一名通过高水平运动队考入大学的篮球运动员,目前就读于华中地区一所985高校大三,2023年曾代表学校参加四年一度的大运会和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吴瑞高中就读于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在校篮球队司职小前锋。初一时,他决定投身篮球事业,开始专业训练。他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进入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并加入校队。

对于像吴瑞这样想要以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报名参加专项考试和高考之前,还需要拥有另一个身份: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即取得一级运动员证书。

不同运动项目的等级证书获取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按照标准成绩来获取,比如田径、游泳、举重等,只要在一定的比赛中成绩达到标准,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第二种是按照排名来获取,比如球类运动、体操等,没有绝对的成绩达到标准,靠排名来获取相应的等级;第三种是标准成绩加排名,比如速度滑冰,不仅要达到标准,还要有一定的排名。

篮球等团体运动属于第二类,取得一级运动员证书的依据是学生所在运动队在比赛中取得的名次。

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钟秉枢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一级运动员证书的数量是国家体育总局根据比赛级别和质量确定的,比赛级别越高,获得名次后获得的证书就越多。

以篮球为例,按照规定,在中国篮球协会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联合主办的高中联赛中,第一名球队可获证书6张,第二名球队可获证书5张,第三、第四名球队各获证书4张。

省(区、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冠军高中比赛,第一名队伍可获得4张证书;省(区、市)体育局、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高中比赛,只允许第一名队伍获得2张证书。

也就是说,体育部门主办的比赛颁发的一级运动员证书数量,要多于教育部门主办的比赛颁发的一级运动员证书数量。

南方某重点高中篮球教练张磊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他指出,其实教育部门主办的一些比赛,比体育部门主办的比赛更有价值。

对此,钟秉枢解释,这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前教育部门承办的比赛,参赛者以普通学生为主,而体育部门承办的同级别比赛,参赛者以少体校学生和少年队运动员为主,后者的水平肯定更高。但现在,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有篮球传统的普通高中,校团水平也开始提高,所以教育部门承办的某一场比赛,水平未必低于同体育部门承办的比赛。

此外,地区间体育水平差异也导致证书含金量不同。某体育院校招生办主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不同省份举办的比赛水平不一样,证书考取难度也不同。“比如足球,广东省和湖南省考取一级运动员的难度就不一样。”

但根据现行规定,篮球、足球等团体项目中的团队成绩成为个人取得一级运动员证书的唯一依据。

钟秉枢说,对于靠达标才能拿到一级运动员证书的项目,大家基本没有异议。但对于完全靠排名拿成绩的团队项目,如果团队拿不到好的排名,个人可能永远也拿不到相应的级别。“比如一个农村孩子,篮球打得再好,也拿不到一级运动员证书,因为他进不了那些冠军队伍。”

证书如何分发

拿到证书之后怎么发放?教练起着关键作用。

张雷有20多年的执教经验。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很多年前,他们校队很难考取二级运动员证书,但近几年,每位主力队员都能够考取一级证书。至于证书的分配,张雷称,自然会优先考虑对球队贡献最大的主力队员和资深队员。

对于谁来当主力,吴锐认为,这是一个默认的决定,队员们每天都在一起度过,每天一起训练、一起学习,彼此的能力水平都很清楚。

此前,证书的最终决定权大多掌握在教练员手中,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导致运动员贿赂教练、用金钱买证书等问题。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迟长政在《高校赛考结合选拔高水平运动员机制探索研究》一文中提到,在某些学科、某些地区,“代考证书”已经成为一门黑产、一个“公开的秘密”。

中国裁判文书网2022年12月12日公布的一份刑事判决书显示,为使其培养的207名学生能够被认定为国家二级运动员,河南洛阳华云天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委托甘肃省张掖市体育局官员代某以公司或个人名义在“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管理系统”中违法公布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授予信息,并收取每份申请1.5万至3万元不等的利益费用。

一位从事体育考试工作20多年的老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就遇到过教练让一名高中生留在队里的情况。“这名学生第一年成绩很好,第二年又回来考。一问之下,教练才不放他走,想让他再拿一次冠军。教练为了球队的成绩,不顾学生的整个学业。”

除了以上这些明显的违规行为,还有一些情况只能称之为“利用规则”。 比如,即使个人水平一般,但由于团队表现突出,依然可以获得证书。

张雷指出,王某勤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王某勤在高中时期参加过的唯一重大赛事是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篮球锦标赛。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由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和篮协主办,已有20年历史。根据联赛数据显示,从2022年7月至今,王某勤共参加联赛14次,攻入12球。

这12场篮球比赛,王某钦的得分主要集中在2-6分之间,其中有2场比赛得分超过10分,最高得分为14分。除了得分之外,他的单场篮板、助攻、抢断分别集中在1-2次、0-2次、1次,单场最高篮板、助攻、抢断分别为5次、6次、6次,盖帽总数为0。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到王某钦的两位前队友,他们称,王某钦从初中开始就读于北京四中,每天按时参加训练,“我比他大一岁,我们在那里的时候,他虽然不能打首发,但也打二线后卫。”

对此,张雷表示,王某钦取得一级运动员证符合现行规定,但这说明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制度存在漏洞,具体包括球类等团体项目一级运动员证发放规则有待完善。

针对一级运动员证发放问题,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多地体育局,均未得到回复。

2020年4月27日,江西省吉安市,新安中学体育特长生进行足球绕杆训练。(人民视觉/图)

冠军队甚至还有替补

冠军队往往能获得一大批​​一级运动员证书。一位通过报考高水平运动队考入名牌大学的篮球系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的高中母校是篮球强校,曾连续多年获得全省高中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

他算了一下,参加两次省赛和全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一共能拿10张证书左右。整个篮球队大概有30个人,每个班一般有8-9个高三学生。替补队员当然也有机会拿证书。

因此,他的队友们很早就考取了一级运动员证书,并继续以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进行深造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磊以自己所在的队伍为例,也有球员在高一时出于兴趣加入队伍,但训练了一两年后水平并没有太大提高。但既然一直跟着队伍训练,如果有市级比赛的机会,能考到二级证书,张磊就会帮忙。“拿到证书后,至少有条件考上好的大学,否则能考上的大学水平就低很多了。”

由于上述体育特长生的高中篮球队几乎全部拿了一级运动员证,省内其他高中的篮球队只能拿二级运动员证了事。他读高中时就听过不少关于二级运动员证买卖的传闻。2024年之前,持有二级运动员证的运动员也可以报考部分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

国家体育总局对运动员技术等级实行审批制度,分为国际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一般来说,一级运动员证书的申请和审核需要报省级体育局,二级运动员证书只需报市级体育局即可。

钟秉枢解释称,国家体育总局的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技术等级是为了鼓励运动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进入下一等级。总之,这个制度本来就不是为录取而设计的,用于录取自然会有漏洞。“这种事情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当我们用这套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能不能入学、能不能毕业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迟长政也提到,在二级运动员证的价值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用证件作为报名门槛,除了排除一些没有二级运动员证的优秀年轻运动员外,没有其他意义。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钟秉枢认为,关键在于教育部门如何运用这些标准进行考核。如今,不少院校都制定了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运动能力等级标准,未来能否作为录取的参考,而不是完全依赖一级运动员证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回旋余地越来越小”

对于证书分配,张磊认为现在正在规范。

他介绍,每场比赛结束后,都有成绩和名次,还有上场时间记录。办理证书时,需要全体队员签字确认,“也就是证书要先给同意的人。”在填写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申请表时,学校领导也需要签字并加盖学校印章。

另外,还要结合球队实际情况写明说明,即给某位球员发证的理由,并附上出场记录等证明材料,“上场时间一般不应少于十分钟”。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并未查到那场关键比赛王某钦的具体出场时间。

“对出场记录、出场时间等进行规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练员的权力。”浙江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周立军解释道。

按照规定,所有材料需报送区体育局,再报送市、省、国家体育局,审核时间约一个月,材料确认后予以公布,公布后队员可自行办理证明。

张蕾说,目前队员都是在网上填写电话、地址,直接邮寄证件,整个过程中教练只是帮忙收集一些信息,“可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从整个申请流程来看,获得一级证书只是一个门槛,后面还会有专门的考试和高考。

以篮球为例,2024年全国统考专项考试内容分为跑动触天、投篮、运球上篮多变向、比赛四个部分,前三部分各占20分,比赛占40分。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表示,核心问题在于高水平运动队招募密度与专项测试主要分类的匹配程度,比如篮球还没有测试到前锋、中锋、后卫这么细的级别,“进一步细化也需要一段时间。”

胡向东指出,不管替补队员能否拿到证,教练首先要反思一个问题:这个队员为什么总是坐在替补席上,甚至当初为什么会被招进国家队。“一个人有没有潜力,在运动生涯中能走多远,都是教练需要观察和思考的,但有些教练因为个人关系就招人,最后还抱怨。”

事实上,胡向东的团队多年来也投入了大量精力让考试标准更加科学,“公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专项考试进行督导评估也是提升科学性的方式之一。胡向东在论文中也提到,在设计督导评估方案时,从报名阶段就进行严格管理,全程采用学生识别技术进行身份核验;在主观性项目考核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评价标准,采取细化评分标准、规范流程、线上评分等措施。

文化课的要求越来越高

张蕾记得,早些年,在短期训练考察中,如果一级运动员学员被学院教练看中,就可以获得免试。

但后来这些学生还要参加高考,其实目前让体育生比较头疼的还是文化科成绩,很多人专项考试通过了,文化科却没通过。

背后的原因,是政策收缩。

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政策大幅提高了高水平运动队的录取门槛和管理标准,将于2024年正式实施。

具体来说,对报考人员体育技术等级的最低要求由国家二级提高到一级,到2027年,除一级运动员外,还要求近三年在全国性比赛中取得前八名的成绩。此外,专业考试组织权将从高校收回,变为全国统一考试。

与此同时,对学业成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报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考生的高考成绩须达到原籍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则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原籍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此前,这一标准为65%。

此前,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模在开展近40年的时间里不断扩大,参与的高校由1987年的51所增加到2021年的283所。2021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模达到4000余个,报名人数达到1.5万人。

但随着门槛的提高,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规模开始缩小。

华南某高校体育学院院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随着一系列门槛的提高,符合要求的高水平运动员越来越少。“招人难,就算能招到,如果学习成绩好,那运动水平可能也不突出。运动水平和学习成绩同时好的,很少见。”

受新规影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0多所高校停止招收2024年高水平运动队。

有专家指出,由于一些大学对高水平运动员也缺乏吸引力,因此开始转向以体育为主导的招生。

体育类招生的专业要求较高,一般为运动训练专业和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报考门槛和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

前述华南某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表示,他们已提前做好安排,将在2021年底前报考运动训练专业,由招收高水平运动队转变为单独招收体育生。据官方统计,全国112所211高校中,已有44所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准备单独招收。

同时,许多高水平大学纷纷成立体育学院,引导学生攻读体育专业,培养兼具优秀运动技能和学术水平的运动员。

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成立了调研组,钟秉枢也到国外进行调研。当时他发现,在国外学校,“不管什么样的小运动员,都需要达到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才能获得毕业文凭,没有一个国家降低这些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要求。”

事实上,这些国家的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学生在学习上并不存在明显差距,有的国家体校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高于平均水平。

钟秉枢记得,国外一个体操俱乐部有2000多人,从一岁半的小孩到专业运动员都有。当被问及他们的学习成绩时,他们回答说,如果成绩不好,就停止训练,等成绩提高了再继续训练。

“那么有人会来吗?”

“因为有这个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因为这里的培训很好,文化课程也很好。”

钟秉枢说,这背后的特殊性不在于教学内容,而是教学方式和安排,比如课外辅导、远程教育、小班教学、优质师资等等。

多位受访者提及系统学习对于运动员的重要性,表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会更强,考虑问题会更全面,在运动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应受访者要求,吴瑞、张蕾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魏翠翠 南方周末实习生 邓伟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