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历史与故事

admin 2024-07-12 阅读:3

我的家乡山海关,素有“两京无双锁钥,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确,山海关的地理位置自明清以来就尤为重要,是通往东北的必经之路,特别是清朝,山海关连接北京和沈阳,也就是清朝的盛京,是北京通往沈阳的必经之路,因此有“两京无双锁钥”之美称。同时,山海关又是明长城东北端的第一道关口,所以有“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美称。

海关历史人物_山海关历史故事_关于海关的党史故事

夕阳下的山海关古城

雄伟的关隘、无边无际的大海、巍峨壮丽的燕山,构成了这座天下第一关的历史与故事。

山海关又称榆关、榆关、临榆县、临榆关。公元583年,隋文帝在今秦皇岛抚宁榆关镇修筑榆(榆)关。当时的榆关濒临榆河,军事战略位置重要,所以隋文帝在此设立榆关。当时的山海关只是榆关的一个下属镇。由于山海关的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当时其人口可以聚集成镇。不过隋唐时期,官军主要驻扎在卢龙、榆关,山海关当时的军事地位并不十分重要。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山海关的军事地理位置才逐渐凸显出来。1381年,朱元璋派名将、开国功臣徐达和足智多谋的刘伯温重修榆关。但当时榆河水量已大减,已失去军事战略地位,不适合建立军事基地。于是,徐达、刘伯温经过仔细勘察,将军事基地东移至山海关大石河一带,在山海关建立军事基地,并重新使用榆关这个名字。明代以后,由于明代文人对北方地理不熟悉,便把山海关与抚宁榆关混淆了。所以,从明初到现在,山海关一直被称为榆关,其实是一种误解,而这种误解一直延续了600多年。

关于海关的党史故事_海关历史人物_山海关历史故事

经过现代重建的山海关古城

山海关古城不大,以钟鼓楼为中心,有东南、西北、东北四条大街。全关以钟鼓楼为中心分为四座城门。西门称“迎恩门”,因清朝皇帝进关祭祀盛京先祖,必须从山海关西门进入,所以西门常沐浴皇帝恩宠,称“迎恩门”;北门称“威远门”,因山海关北临燕山,俯瞰燕山山脉,故称“威远门”;南门称“望阳门”,因山海关南临渤海,俯瞰渤海,故称“望阳门”;东门称“镇东门”,也是天下第一关所在地。

“天下第一关”匾额的题字究竟是谁写的,至今还是一个历史之谜。主要有两种传言,一说是明成化八年进士、山海关人萧先所书。相传萧先文武双全,写完题字,把匾额挂在城门上后,发现“下”字少了一点,萧先将一块布搓成一团,蘸上墨汁,用尽全力抛上去,正好把缺口补齐了,这回匾额看起来更显气势,萧先精准的眼力和过人的臂力,也让后人把他视为文武双全的才子;其次,相传这块匾额是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所书。 虽然严嵩在历史上名声不好,是出了名的奸臣,但他的书法造诣确实是历史级别的。不过,山海关的所有地方志中,都没有严嵩撰写这块匾额的记载。可能是因为严嵩在历史上是臭名昭著的奸臣,所以山海关的人对他都很保密,避而不谈。

关于海关的党史故事_山海关历史故事_海关历史人物

整个关口共有四个关口,每个关口都有城墙把守。在东西关口的城墙外面,还有东西城墙,以加深防御基础。南北关口有翼城保护,但遗憾的是南北翼城现已完全被毁,只剩下废墟。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山海关作为军事要塞,防御力是十分强悍的。

山海关虽然历史悠久,但其军事战略地位尤为突出是在明代,因此从明代兴盛至今也不过六百余年,与潼关等千年古关相比,还很年轻。

山海关城始建于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个朝代,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历时263年,建成了七城相连、长城贯穿的军事城防体系。

海关历史人物_山海关历史故事_关于海关的党史故事

山海关地形图

600多年来,山海关发生了无数的历史故事。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倭将领戚继光,就常年驻扎在山海关老龙头一带练兵。据说,山海关著名的小吃——山楂叶糕,就是戚继光发明的。

海关历史人物_山海关历史故事_关于海关的党史故事

山海关名小吃,木瓜叶糕

关于山海关最著名的历史故事,莫过于明末的山海关之战。义军之王李自成攻下北京之后,立刻想招安崇祯皇帝任命镇守山海关的辽东将军吴三桂。当时吴三桂眼看明朝已经灭亡,崇祯皇帝已经在景山自缢身亡,于是吴三桂就准备投降李自成的起义军。结果吴三桂得知自己在北京的老父亲吴湘被起义军折磨,而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了。于是吴三桂就改变了原来投降起义军的想法,决定投降当时都城在沈阳的清朝。清朝对明朝觊觎已久,吴三桂的投降给了他们一个借口。 于是吴三桂与清军打着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准备攻打李自成。

当远在北京的李自成听说吴三桂又投降叛乱时,李自成起义军已经十分得意,毕竟他们曾经打败过明政府军队,所以根本没把吴三桂和清军放在眼里。李自成亲自率领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直奔山海关而去。当时吴三桂驻扎在山海关的军队只有五万余人。双方先是在西罗城、一盘石(今辽宁绥中)交战。吴三桂初期抵挡不住李自成军队,吴三桂便放清军入关,与清军会师,在大石河以西一带击溃了李自成起义军。随后又在焦山、渤海等地进攻李自成起义军。

山海关历史故事_关于海关的党史故事_海关历史人物

山海关老照片

最终李自成被彻底击溃,所率领的十万大军伤亡惨重。李自成只好率部西撤回北京。逃亡途中,李自成愤怒至极,被吴三桂和清朝的联军打得惨不忍睹,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于是李自成终于勃然大怒,在路过卢龙范家庄时杀死了吴三桂的父亲吴乡。回京后又屠杀了吴三桂全家老少共三十八人。

李自成回到北京后仓促称帝,建立了大顺政权。十八天后,清军攻入北京。李自成率部逃往西安,最终在九宫山被击败并被杀害。

山海关之战可以说改变了中国历史,为清政府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也导致了历史上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溃败。后世的汉人也鄙视吴三桂投降清朝的行为,称其为大汉奸。名妓陈圆圆,因为吴三桂为了她让清军进山海关,成为了背负美人骂名的女人。“男儿有恨,女儿有恨”这句话由此而来。

关于海关的党史故事_海关历史人物_山海关历史故事

山海关古城现代重建后的样子

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时期,山海关一直是各路军阀争夺的战略要塞,特别是两次直奉战争,山海关更是直奉两大军阀派系争夺之地。第二次直奉战争最终以奉系军阀张作霖占领山海关为标志。张作霖从山海关一路西进,直逼天津,直系军阀吴佩孚率残部溃逃,奉系军阀张作霖大获全胜。

此后十余年,山海关一直处于东北军的统治之下,直到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寇占领沈阳、锦州,逼近山海关,并时不时地在山海关内挑衅东北驻军。当时的东北军抗日爱国将领、临汾卫戍司令何柱国将军,决定在山海关外抵抗日寇,并电告山海关卫戍部队誓死抗日,保卫山海关。

山海关历史故事_海关历史人物_关于海关的党史故事

清末山海关老照片

驻守山海关的是东北军独立第九旅第六二六团,团长是何柱国将军,东北军抗日爱国将领石世安。第六二六团主力一营担负守卫山海关古城四门之责,营长是保定回族抗日英雄安德信。

早在日军全面入侵东北、占领锦州之后,营长安德信就做出了与山海关共存亡的决心,此时他已将自己的后事安排告诉了家人。在日军即将逼近山海关时,营长安德信已给远在家乡保定的两个哥哥写下了遗书,嘱咐两个哥哥代他侍奉母亲、照顾年幼的儿女。此后,营长安德信一直鼓励一营将士们下定抗日决心,与山海关共存亡。

在日本准备全面进攻山海关后,少帅张学良在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让临榆守备部队放弃山海关,将战线收缩到滦东地区,阻击日军在滦东地区。但临榆守备部队司令何柱国将军却决定坚守山海关,并给东北军第九旅全体将士写了一封《告士兵书》,向全旅将士表示第九旅坚决抵抗日寇。同时,营长安德信向第一营全体将士作了最后的交代:只要我安在山海关,日军就决不能从山海关进来,日军要想进来,只有踩着我的身体才能进去!

海关历史人物_山海关历史故事_关于海关的党史故事

山海关抗日英雄安德新

1933年1月3日上午10点,日军第八旅团以一个旅团的兵力全面进攻山海关。营长安德信率领第一营战士拼死一战。中午,日军增派轰炸机炸毁了山海关南门。下午2点,山海关四座城门全部失守。营长安德信率领战士们向南门进攻,再从南门进攻到西门清真寺附近。在这里,营长安德信全营兵力被打得只剩下两个班。最后,营长安德信壮烈牺牲。第一营战士全部阵亡,无一投降。 从营长安德信起,二连连长刘玉臣、三连连长关景泉、四连连长王洪远、五连连长谢振藩等均壮烈牺牲,只有六二六团团长石世安率领残部20余人突围成功。

营长安德信牺牲后,团长石世安派人英勇地将他的遗体抢救出来,安葬于西水门附近,并委托西关清真寺附近的回民群众照管。随后,团长石世安派人连夜将营长安德信的遗体秘密转送到秦皇岛指挥部。

安德新营长和一营全体将士以英勇的牺牲,履行了与天下第一关同生共死的誓言,安德新营长和他所在的一营全体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山海关抗战的历史!

山海关历史故事_海关历史人物_关于海关的党史故事

民国时期山海关老照片

这座历经时间洗礼的世界第一关,既庄严又迷人,历经历史沧桑,却格外迷人,正如纳兰性德所写:

山峦叠翠,海水三面银波。

青山绿水环绕的山海关,无论历经多少沧桑,永远那么迷人。

古人修建的著名关隘,构筑了关隘,凝固了历史,长城凝聚了先民的智慧,却也造就了历史的沧桑。

最后以明弘治年间顺天巡抚闵圭的《山海关》诗作为结束:

尤吉是东进的第一道山口,濒临浩瀚大海,背靠青山。

远处长城分上下山,明月寒涛来回穿梭。

文/小岛友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