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随葬陶兵马俑的地下坑道建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西南,距秦始皇陵陵园东垣墙1公里,正在陵园东门大道的北侧。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修建兵马俑坑,直到前209年因农民起义爆发被迫停工,前206年项羽入关时焚毁。
已发现的兵马俑坑
目前共发现了4个俑坑,总面积约25000平方米:
- 1号坑: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4260平方米。
- 2号坑:位于1号坑的东北边,平面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
- 3号坑:位于1号坑的西北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520平方米。
- 4号坑:位于2号和3号坑之间,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4000平方米(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
目前只发掘了3号坑的全部和1号坑、2号坑的一小部分,共发掘2516平方米。
建筑结构
3个坑都是土木混合结构的坑道建筑:
- 1号坑:深4.5~6.5米。
- 2号坑:深3.2米。
- 3号坑:深5.2~5.4米。
建筑程序如下:
- 在挖好的土坑内四壁沿边筑起夯土二层台,1号坑和2号坑还在坑内加筑多道夯土壁。
- 在二层台内侧和夯土壁两侧安置相对称的木柱。
- 棚木上覆盖苇席,席上压灰泥,泥上覆土。
俑坑前后有供出入的斜坡门道,坑底铺砖。
出土文物
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800多个,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青铜兵器、车马器9000余件。
如果按照出土的兵马俑排列形式复原,这3个坑的武士俑应有7000个,驷马战车100多辆,战马100多匹。
坑内兵马俑的排列方向全部面向东方,这可能与陵园的方向或兵马俑坑位于陵园东边有关。
兵马俑的排列和装备
这批兵马俑应是送葬军阵的模拟,形象地展现了秦始皇时代的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
- 主力是战车兵和依附于它的步卒。
- 骑兵仍处于从属的地位。
- 木质战车没有明显差异,车上一般有甲士3人。
- 步卒使用长木柄的戈、矛、铍、戟、钺。
- 弓弩手布置在军阵前方侧翼和后卫。
- 骑兵执剑或弓箭,马背铺鞯,有鞍垫。
战士装备的进攻性武器,除个别铁镞外,都是青铜铸造的,表层大多作铬盐氧化处理,以增强合金抗腐蚀的能力。
防护装备从陶俑身上所披的铠甲看,很多是模拟皮甲雕塑的,有的还保留着仅有前面护胸而背后无甲的原始形制。也有一部分可能是金属铠甲的模拟物。
当时铠甲的形制已因兵种和身份的不同而异。骑兵的铠甲较短,无披膊。步卒和战车兵的铠甲,甲身较长,两肩有披膊。御手所著铠甲,甲身最长,领部加高呈盆领,两肩有长披膊,并附护手甲。
雕塑艺术
陶俑、陶马栩栩如生,制作程序非常复杂,按不同部位分别用陶模翻出胎型,然后套合、粘接,再雕塑出五官、须发、铠甲、衣纹等细部。
陶俑的制作根据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来设计,艺术形象力求与实物相似。将领的装束与一般士兵不同,骑兵的装束与步兵、车兵不同,将领的官阶又有高中低之别,其服饰随之亦异。
革带、发式、行、靴履等细部,也都一丝不苟。彩绘色调明快、绚丽,对比强烈。
历史意义
兵马俑坑的发现,对秦代军队编制、作战方式、甲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是一批最具形象的实物资料;对秦代雕塑艺术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