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从皇后到皇帝,打破大族控制政局的传奇女性

admin 2024-07-10 阅读:2

武则天(624—705),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生于澧州(今四川广元)。她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的母亲。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废黜了其两个儿子中宗、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她创造了“昭”字(读作“zhào”),意为“日月当空”,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执政初期,严惩反抗她的旧臣和士族,严厉打击,打破了大家族把持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 武则天,即武则天皇后,在位时间是公元690年,至705年。人们根据她的尊号“则天大圣”称呼她(则,即法,以法为法。则天,即以天为法,学天之道,遵循天的规律和要求)。她聪明伶俐,多谋善断。她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的第二任妻子,是隋朝宰相、遂宁公陇右望族杨达之女。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女,也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太宗称她为“媚娘”。在辅佐高宗处理军国大事、辅佐朝政三十年后,她登基称圣皇,废唐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后。从参政称帝,到因病迁居上阳宫,她统治了近半个世纪,继承了“贞观之治”,开创了“开元盛世”。被誉为“贞观遗风”的历史功绩为世人所熟知。正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出生于初唐新贵官宦之家,但当时盛行着重视世家大族的初唐之风,武则天的家世和卑微的出身使她饱受俗人的鄙视,但她却不甘于被埋没。这种特殊的境遇和经历强烈地刺激了少年时期的武则天,使她努力追求、争取最高权力,这在她后来的政治斗争乃至“南国公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半的道德、性格和心理的养成根源。

武则天自幼聪慧,善于表达,胆识过人。她的父亲觉得她是个有前途的人才,便教她读书识字,让她了解世事。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十三四岁时,已博览群书,记忆力极佳,在诗词歌赋方面也有一定的功底。她还擅长书法,字迹出众。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因美貌被选入宫中,被封为“才女”。进宫后,唐太宗又赐她“媚娘”的称号。后来,她结识了李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驾崩,武则天和众妃嫔都被送到长安感业寺出家为尼。太宗第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前曾与武则天暗通,对武则天十分感兴趣,便以祭祀为名来到感业寺,二人一见,顿时泪流满面。宫中的王皇后端庄矜持,对李治没有丝毫讨好,长年被冷落。受宠的是萧淑妃,为李治生下一子两女,因此萧淑妃独霸后宫,与王皇后交情不深,萧淑妃所生的儿子被封为雍王。 按照唐朝惯例,皇后的长子为太子,剩下的儿子中只有一个可以封为雍王。萧淑妃儿子的封号,是不是意味着萧淑妃会从二品妃子晋升为一品妃子,成为皇后呢?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王皇后特意授权皇帝将武则天接进宫中,防止两人相思成疾。皇后通过了这次考验,武则天顺利入宫。王皇后原本以为武则天是前朝皇帝的妃子,地位低下,皇帝不会给她什么地位,将她接进宫中,就是让她对萧淑妃下手,这样双方都有损失,自己就坐收渔翁之利了。然而,正是这样,她给自己筑了一个大坟墓,成为武则天崛起的第一个牺牲品。两三年后,武则天入朝,被晋升为“昭仪”。 永徽六年(655年),深受高宗宠爱的武则天在后宫斗争中胜券在握,力劝高宗立她为皇后。但在封建社会,皇后的废立是国家大事,必须与重臣商议。当高宗向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忠臣说明废王皇后、立则天为皇后的计划时,立刻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则天出身卑微,不适合做皇后,而且太宗死时曾言“贤妻良母”,所以不应废王皇后。不过,高宗的提议也得到了朝中一些亲武派人士的支持,比如武则天的同党许敬宗和李义府。 后来,武则天的亲生女儿突然去世,据说是王皇后害死的,迫使高宗最终在当年十月下诏,废黜王皇后,正式立则天为皇后。立皇后后,武则天斩断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手脚,装进酒坛里,称其为醉骨。武则天登基为皇后后,她的机智和精明,“通晓文史,多谋略”的长处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让高宗在宠爱她之后,对她另眼相看。她还利用皇后身份和皇帝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百官报事,时时有定夺。” 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间,她诬陷冤案众多,在全国制造混乱,铲除一大批政敌,贬黜尚书右仆射朱遂良,使其郁郁而死;罢免同中书门下长孙无极,逼其自缢;罢免朝中朱遂良、长孙无极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扫除了自己从政道路上的障碍。被称为“贞观之治”的永徽朝就此结束。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患眩晕症,眼花缭乱,便下诏托武则天辅佐政事。从此,则天从参政步入了治理国家之列,“升迁降格、生死存亡,皆由其口决,皇帝只需躬身一礼。”她虽在幕后,却远程掌控朝政实权。后来,高宗后悔莫及,打算夺回大权,密令中书省书郎上官仪起草废皇后诏书。但计划不保密,“计谋泄密,功亏一篑”。武则天主动出击,立即处死了上官仪。高宗此举在最后关头失败,也让武则天更加警惕。

高宗虽然厌倦了她专断专行的行为,但许多国家大事还是得依靠她。就这样,武则天逐渐从幕后走出来,走到前台,甚至还和高宗一同入紫禁城,接受群臣的祭拜。上元元年(674),高宗被封为天皇,皇后被封为天后,世人称他们为“二圣”。从此,高宗无足轻重,大唐大权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

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李弘病逝,次子李贤被流放(后被杀),三子被废黜,四子武则天即位后改名为武伦。

从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以“天后”的身份开始统治,到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武则天为称帝做了大量的长期准备,采取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皇位继承问题上,高宗想把皇位禅让给长子李弘。传说武则天不顾母子情,毒死了李弘,立次子李显为太子。李显受高宗委托治理国家,处理政务颇有效率。武则天废黜李显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则天以皇太后的名义登基。 一年后,武则天废黜中宗,改封为庐陵王,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李显、李旦二人昏庸无能,在位时都是傀儡,事事受武则天控制。

其次,将《族谱》修改为《姓谱》,原本连《族谱》都没有收录的武氏,却在《姓谱》中位列姓氏之首,这并没有改变家族贵族的观念,只是武则天想要提高武氏地位的一种表现而已。

其次就是改朝换代,将东都洛阳改为神都,迈出了登基建立新秩序的重要一步。向全国表明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则天的这些新政策,很快遭到了皇室李氏和众多贵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初唐英雄徐世绩的后代徐敬业召集数万大军,率先在扬州发动起义。骆宾王写下了著名的《诛武曌诏》并传遍了整个地区。亳州琅琊王李崇、豫州越王李珍等也纷纷叛变,起兵攻打。武则天心狠手辣,坚决镇压叛乱。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被平定。 徐敬业、李崇、李真等主要主谋或战死沙场,或被捕杀害,无一幸免。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登基的条件已经成熟,她先是利用佛教高僧法明传播舆论:“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当代唐是皇帝。”接着又指挥唐睿宗率领六万臣民上书劝她改国号。至此,一切水到渠成。武则天在“尊天意”、“顺民意”的欢呼声中登基,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改唐朝为“周”,自称“圣皇”。这一年,她已经67岁了。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政治谋略,那么,在称帝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方面,则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精神。

则天当上皇帝后,更加重视选拔和使用人才。她认为“九州之辽阔,非一人所能强,必须靠人才,共同成为羽翼”,凡是能够“安国”、“戍边”的人才,不分家世、资历,一律启用。为招揽人才,则天发展和完善了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自由选拔人才,允许自任官、考官,在朝廷外设立官职。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发现和选拔更多的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武举选拔”而来。这样,在她执政期间,总有一批“文如仁杰,武如修武”的能干大臣和将领为她效力,有力地维护了武周政权。

武则天也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她说:“立国之本,必在农耕”,“耕则垦荒,垦荒则多粟,多粟则富”。她规定,能“垦荒而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员,应予提拔;“治国严苛,致使人口迁徙”的,应予贬谪,甚至在年老时被免职。这样,她在位期间,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年间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武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已逐渐增加到615万户,几乎增加了一倍。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

武则天历史故事300字_武则天历史故事500字_武则天历史故事

武则天在位期间,为抵御外敌入侵、维护边疆安宁、改善与邻国的关系也做了许多努力,坚决抵抗和反击吐番贵族的入侵和骚扰。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将军王孝杰击败吐番,收复安西四镇,在龟兹重新设立安西都护府。之后,又在汀州设立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在位期间,她坚持边兵屯田政策,天授时,丰州刺史娄师德“屯田积粮百万,以养兵”。 大中元年(701),郭元振任凉州刺史,坚持五年垦荒,“足养军数十年”。吴氏这种大规模、长期的垦荒,对开发边疆,减少人民运输劳力,巩固边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武则天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统治期间,也犯过不少错误。她宠信酷吏,赏赐告密者,使得许多贪官污吏猖獗。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陷害人,使许多文官武将蒙受了不白之冤。虽然对巩固武周政权起了一定作用,但却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使人人人心不宁,必然影响到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任官员选拔,官僚机构急剧增加,官僚机构的扩大必然加重人民的负担。晚年她野心勃勃,生活奢侈,浪费了大量钱财和劳力。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毛病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排除万难,在半个世纪的统治期间,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她继承了“贞观时代”,开创了“开元时代”。她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破除家族贵族观念,标新立异任用人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武则天的每一个政绩背后都伴随着矛盾,正如林达先生所说,“每一缕阳光都会投下阴影”。在武则天去世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一再变化。比如在初唐,对她的评价就比较正面。从中唐儒学复兴以来,程朱理学在南宋占据了中国思想的主导地位。 因此,对武则天的评价自南宋以后就不断走下坡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评价武则天:“鬼神不容,臣民怨恨。”近代由于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又赋予武则天以妇女解放的色彩。

705年,宰相张柬之趁武则天年老多病之机,恢复中宗皇位,尊称武则天为“大圣帝”。同年冬,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其遗言“辞去皇帝之位,谥号为大圣后”。李白将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据林语堂《武则天真传》记载,武则天一生密谋杀害了93人(不包括被牵连的亲属)。其中,自己的亲属23人,唐朝皇室成员34人,朝廷官员36人(不包括她的走狗)。他们当中到底有多少是该死的,有多少是被冤枉的;又有多少是真正被武则天杀死的,又有多少是被别人陷害的,这个账只能留给史官们慢慢算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孟满讲到唐朝的武则天,也有一些记载。

武则天即位时,曾出现五星会合(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排列成一条直线的天象,古人认为此天象顺应天意),但史书上没有记载。

编辑本段趣闻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书收录了她的诗58首,大部分是庙祭所作,也有游记诗。《如意娘》中写道:

眼看红转绿,思绪万千,憔悴憔悴,都是因为想你。

不信你看看,我最近都哭了,打开盒子一看,是石榴裙。

作为女皇,武则天铁腕专横,给人以阳刚之气的印象。但作为女性,她也有多愁善感、温柔的一面,这首诗中就体现了这一点。

武则天还写了一首《腊日谒上苑告圣旨》诗:

明早我要去上元园报春。

花儿必须一夜盛开,不要等待清晨的风吹来。

这首诗后来成为一段佳话,说武则天有一年冬天到上原巡视,命令花神催百花盛开。花神听从了命令,百花盛开,但牡丹却心高气傲,不肯听从命令。武则天大怒,将其贬到洛阳。“所以现在人说起牡丹,都先想到西洛。”(高澄《诗武纪元》卷十《牡丹》)这首诗作于武则天建立“武州”的第二年,即公元691年。 《全唐诗》给这首诗的题目是:“天授二年十二月,群臣欲佯装百花齐放,请上元朝拜。群臣有谋,便答应了。不久群臣怀疑群臣别有用心,便派使者传旨。于是清晨,在园中栽种名花,群臣无不惊叹其奇异,后来又用法术改唐朝,这些都是妖术,不可相信。”这种说法比较可信,所谓花神催万花齐放,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其实是事先安排好的。

据《新唐书》载,武则天的《垂拱宝库》有100卷,《金论宝库》已佚10卷,有人编纂了《武则天宝库》,流传于世。

编辑本段人物纪事

武则天历史故事500字_武则天历史故事300字_武则天历史故事

1岁,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二十三日(公历二月十七日)在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父亲吴师桂,时年48岁,官至工部尚书、六部判官。母亲杨氏,时年46岁。同父异母的哥哥吴元庆、吴元双稍大,妹妹尚年幼。

三岁那年,武德八年(626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其兄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初七,立李世民为太子。初八日,唐高祖李渊将皇位传给太子李世民。初九,太子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吴师圭任豫州刺史。

5岁那年,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李治(唐高宗)出生,这一年,袁天罡念念不忘武则天的面容,在当地留下了朝天关、望云谱等传说。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十二岁,在长安大安宫垂拱殿去世。吴师圭病重,丧丧而死,终年五十九岁。十月二十七日,高祖葬于陕西三原献陵,庙号高祖,与太穆皇后合葬。后随母杨氏回文水(今山西吕梁市)葬父。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武氏的女儿美丽聪明,才华横溢,便将她召入宫中,封为才女,赐号“武媚”。

十六岁即贞观十三年(639),全国有358州、1551县,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于阗、焉耆、高昌、临邑、昆明等国土司先后遣使进贡。

20岁的时候,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为太子。

23岁那年,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日,太宗病重,下诏将军国大事托付给太子李治。此后,太子隔日参政,朝见之后,则奉上药膳。武则天与太子开始交往,二人共同侍奉太宗。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25岁,撰写了《帝范》12篇,赐给太子李治。

26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诏长孙无忌、褚遂良辅佐太子李治。太宗驾崩。按当时的法律,皇帝驾崩后,没有为皇帝生下皇子的妃子,就要出家为尼。二十八日,武氏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时年22岁。八月二十八日,太宗与长孙皇后合葬于昭陵。

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六,高宗立王妃​​为皇后。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忌日,高宗到感业寺上香,见到了武媚。武媚哭了,高宗伤心落泪。因无子失宠的王皇后得知此事,便用武媚暗示武媚留长发,并劝说皇帝将她接回宫中。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吴氏28岁,入宫以普通宫女身份侍奉王皇后。

吴二十九岁,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立李忠(陈王忠)为太子。十二日,户部奏报全国户口三百八十万。这一年冬天,吴生下长子李弘。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氏三十一岁,被封为昭仪。三月十四日,唐高宗在武氏的请求下,封了屈突通、吴师圭等十三人为武德功臣。六月,王皇后的叔父见皇后宠爱日渐消退,便请求辞官,改封为吏部尚书。十二月十七日,唐高宗离京祭祀昭陵,武氏随行。途中,她生下了第二个儿子李贤。

32岁的武则天永徽六年(655年)三月,写了《内训》一文。六月,王皇后与母亲刘氏发生“颜胜”事件,高宗大怒,下令刘氏不得入宫。后来,他的叔父也被革除了朝中大臣之位。此时朝廷大臣在废皇后问题上分成了两派:长孙无忌、褚遂良、朝元、来姬等人反对武则天立为皇后;许敬宗、李义府、崔宜宣、袁恭裕等人支持武则天立为皇后。十月十三日,王皇后和孝淑妃被废为庶人。十九日,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 十一月初一,举行了隆重的皇后登基大典,文武百官、蛮夷首领在肃义门朝拜皇后。初七,追封武则天的父亲武师圭为司空。这个月,武则天处死了王皇后和孝淑妃。

显庆元年(656年)正月初六,太子李忠被贬为梁王、凉州刺史,立武后之子李弘为太子。二月十七日,武后父亲吴师圭被追封为文臣、周公。三月十七日,武后在北郊祭祀初蚕。四月十四日,高宗与武后在安福门城楼上观看玄奘迎接慈恩寺的御赐碑文。自魏晋以来,佛教活动从来没有如此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亲笔撰写《外戚训》进呈朝廷。 十一月初五日,武则天在长安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李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