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村红色代办服务:便民咨询、帮办代办、矛盾调解,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admin 2024-07-09 阅读:4

“阿姨,请您看着手机摄像头,先眨眨眼,然后慢慢把头向左转……”7月3日,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真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红色机关”服务站,村民组长王冲正在耐心指导老人办理社保资格认证。

今年4月,马庄村在振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试点“红色代办”工作。村组长带领“十必连”志愿者,将群众反馈多、办理频次高的三大类27个具体服务事项梳理出来,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使其成为集便民咨询、帮扶、代办、矛盾调解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点。“运行两个多月,我们为群众办理事项20余件,化解邻里矛盾20余起。”王冲说。

发挥好农村“领头羊”作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30多年前,老书记孟庆喜力克困难重重,组建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迈出了“文化建村”的铿锵脚步;如今,每周五的周末舞会让农民们跳起《田野圆舞曲》,每月初一的升旗仪式让全村人欢聚一堂,接受心灵的洗礼……“家家户户上台、人人参与”的浓厚文化氛围逐渐形成。

“井深则有金,哪怕当初意志薄弱一点、思想动摇一点,也不会有马庄的今天。”回首马庄村的文化发展历程,孟庆熙感慨万千。多年来,面对外界质疑,马庄村“领头雁”团队一次次顶住压力、排除干扰,在“党建引领、文化立村”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告诉记者,近年来,村党委大力推行“一根力、三带”工作法,选拔有思想、有活力、能力强的年轻人加入进村工作队伍,围绕文化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的难点问题开出有效“药方”,成为推动乡村内在建设的重要动力。

“我来兑换积分,看看能换些什么?”“家里酱油没了,趁着这个机会换点调味品吧”……临近中午,马庄村办事处旁的“群众积分超市”热闹非凡,村民们排着长队,用“一卡通”里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马庄村去年3月成立了“人民积分超市”,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在“人民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在积分制度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在马庄村,年终表彰会上,“十星文明户”、“优秀志愿者”、“好榜样”等获奖者将上台领奖。王吉莲是去年该村的“十星文明户”。她说,在村民面前讲话,感觉不一样了,决心多做善事。

“不管是积分制,还是年终表彰,都是为了给村民‘希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里的集体事务。”马庄村党委委员孟辉说。

文化既是软实力,更是生产力。在马庄,文化建设不仅提振了村民精神面貌,还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年农民乐团有效提升了马庄的知名度,大批工业企业来此投资创业;如今,以香包为代表的马庄文化产业又一次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缝制香包的第一步是绕线,线要一根一根地排好,不同颜色的线不能混在一起。”在香包文化大院里,“绣花师”马汉琴坐在工作台前,耐心地给新手们传授缝纫技巧。“现在离中秋节还有一段时间,但大订单源源不断地涌来。”香包大院负责人孟宏勇告诉记者,由于销售势头良好,该村已带动本村及周边600余村民就业增收。

香包是当地众多传统手工艺之一。近年来,马庄村不断创新,与行业领先运营转型公司合作,成立马庄香包运营团队,上线抖音电商平台,新研发80余款功能性香包和特色文创产品,把“小香包”变成了千万级规模的“大产业”。

马庄还大力打造大地艺术、露营烧烤等新型休闲娱乐项目,其所在的磐安湖街道积极引进淮海经济区首个沉浸式文旅街区——徐州夜,形成集观光、娱乐、学习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

农民乐团演奏了36年,周末舞会办了31年,元宵节办了37年……在毛飞看来,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定力、推进文化创新,才能取得“文化育人、文化富人”的良好效果。也正因为如此,马庄人不仅学会了弹、会了唱,学会了走市场化道路,不断推出马庄文化“升级版”,给文化发展带来了生机。

新华日报·交会店记者张涛通讯员张文东孙娜徐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