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西婺源王村,探寻蓝冠噪鹛的生态奥秘

admin 2024-07-09 阅读:4

走进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一条蜿蜒的河流静静流淌,将两边的石门自然村与一座月牙形的小岛隔开。水流阻挡不了两地“居民”的“互动”,石门村村民与岛上的蓝冠噪鹛互滋互利。

“蓝冠笑鹛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最濒危的雀形目鸟类之一,全球仅存250余只,被称为‘鸟中大熊猫’。”60岁的石门村护鸟队队长余望金沿着河边走着,尽量压低声音说道。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蓝冠噪鹛的栖息地,每年的4月到7月是繁殖期,它们会飞到这个小岛上筑巢、繁殖,我们要尽量保持安静。”余望锦说。

为了保护好石门村生态名片——蓝冠噪鹛,村民们成立了志愿者护鸟队,护鸟员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8人,不仅每天巡护执勤,还修建了蓝冠噪鹛鸟类博物馆,宣传护鸟知识和政策。

每年蓝冠噪鹛繁殖期,队员们都在其栖息地周围拉起隔离线,避免惊扰它们;非繁殖季节蓝冠噪鹛飞离石门村后,村民们自发“守家”,等候“老邻居”归来。

良鸟择良树栖。“前天巡岛时,我没刻意寻找,就看见岛上有三四十只蓝冠噪鹛。”余望锦告诉记者。

_护鸟兴旅 端稳“生态碗”_护鸟兴旅 端稳“生态碗”

采访期间,尽管天气炎热,但旅游研修团依然络绎不绝,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来到这里,在认识鸟类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鸟类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景象,从而感受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江西陶瓷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金媛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学校有一批人来这里“打卡”。

“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优质资源。现在,鸟儿在好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我们也生活得快乐。”谈起自然环境给整个村庄带来的变化,余旺金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看到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村口停车场的外地车牌越来越多,曾在浙江海宁打工的村民王图英决定回乡创业,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开办农家乐。记者遇到王图英时,她正带着一团游客在村里游览。

“我现在是民宿老板,也是厨师,偶尔也会做导游。”王图英笑着数着自己身上的多重标签。

为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占地面积仅约2平方公里的石门村业态越来越多元化,有咖啡馆、酒庄、茶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还推出了米酒咖啡、蓝冠噪鹛娃娃、文创冰淇淋等各类特色产品,不少创业村民成为“全能手”。

护鸟兴旅 端稳“生态碗”__护鸟兴旅 端稳“生态碗”

漫步在石门村,记者还发现了一面“微笑墙”——白色的墙壁上挂着几十位村民的照片,照片里,他们个个笑容温暖,幸福的生活“写”在每个人脸上。

据统计,2023年,石门村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4000元增至如今的3万多元。

不少年轻人也抓住这一有利形势,返乡创业。

1999年出生的程超去年辞去了外地月薪近万元的工作,现在是当地一家民宿的经理。随着暑假的到来,民宿生意红火。前段时间他刚接待了6位来自美国的客人,民宿已经通过网络平台预订了未来三天的房源。

不知不觉,采访已接近尾声。记者走回石门村口时,注意到路边有一座“爱鸟亭”,亭上挂着一副对联:“喜结蓝冠知音,喜邀玉兔为仙邻。”不远处响起汽车喇叭声,又一辆旅游大巴朝石门村驶来……

记者熊佳琳、邹铎南昌报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