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半支粉笔”,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徐特立任湖南第一女师校长时,从来不用新粉笔,都是用他每天巡视校园时捡到的粉笔头。有学生觉得他太“小气”,问为什么要珍惜“没用”的半支粉笔?徐特立的回答是,积少成多,积少成多,还能省下一些办公费用。为此,他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教育学生:“半支粉笔我依然珍惜,公物我时刻要爱护。学生不懂得我的真情实感,反而觉得我是小气鬼。”
做这样的“勤俭之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勤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无论公物还是私物,都应珍惜、保护,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只有精打细算、充分利用,才能用更少的成本做更多的事情,实现高效、绿色发展。再者,要让勤俭成为自觉行动,必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落实到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中。从青少年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习惯养成,勤俭精神才能永远熠熠生辉。
在一档年轻人宣泄感情的电视节目中,一些年轻人“抱怨”长辈们“太节俭”、“太抠门”:爷爷舍不得开房间里的灯省电,奶奶舍不得扔掉剩菜剩饭,爸爸经常“翻出”各种旧东西……然而,长辈们发声时,无一不告诉孩子勤劳节俭的重要性。如何把勤劳节俭的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成为发展繁荣后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谁知道盘子里的每一粒米饭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他多次强调要杜绝餐饮浪费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餐饮浪费、学生节俭意识不强等问题,对加强引导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提出明确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仅是为了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社会风气奠定基础、奠定个人奋斗的基石。“俭则俭,俭则百善齐兴;奢则奢,奢则百恶横行。” 奢侈浪费不仅会浪费物质财富,还会侵蚀民族精神、腐蚀社会风气。勤俭是美德,节俭是财富,拒绝奢侈、崇尚节俭,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支柱。
有人说:“节俭和勤奋是人类的两大名医。”节俭不仅是一种“待物之德”,更是一种珍惜物、谨慎小心、警惕他人的精神修养方式。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朴素、节俭、勤俭的生活习惯,就会懂得克制自己、感恩恩赐,就能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格、精神强大起来,从而培养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于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的品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青少年如果从小就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观念,深化思想认识,培养行为习惯,无论对个人成长,还是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不管我们的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管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程度,勤劳节俭的思想永远都不能丢。”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不仅在匮乏的时候要践行,在富裕的时候也要践行。当勤俭的美德、勤俭的实践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时,我们的生活一定更加幸福美好,我们的祖国一定更加繁荣富强。
(欢迎投稿,邮箱:rmrbltan@163.com)
人民日报(2020年8月31日第04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