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太行腹地,探寻郭亮村绝壁长廊的壮美奇观

admin 2024-07-07 阅读:3

【走进美丽乡村】

光明日报记者王胜熙光明日报通讯员刘俊奇

飞瀑清泉、峡谷深邃、红绿交相辉映、雄伟秀丽——人们常说,雄伟的八百里太行山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

在南太行腹地,在山水画卷中,大自然用利斧凿出了一道道赤岩绝壁峡谷,远远望去,山体开出一道道窟窿,这就是郭亮村的悬崖路,原名“郭亮洞”、“郭亮隧道”,后被赞为“悬崖长廊”。

太行明珠挂壁公路在哪_太行明珠可靠吗_

郭亮村鸟瞰图。资料照片

入口处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悬崖长廊”三个字,气势磅礴,引人注目。抬头环顾四周,悬崖绝壁千丈,山风拂面,犹如走进天然空调房。当年,为了快速除渣通风透光,人们在1250米长的长廊外侧开了30多扇“窗户”。如今,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窗户,成了游客欣赏太行美景的绝佳去处。道路宽五六米,蜿蜒盘旋,忽明忽暗。一群群“背包客”一路走来,叹息连连,偶尔朝洞里喊一声,仿佛要拥抱山河。出了洞口西北端,眼前豁然开朗。 走过一座嵌在悬崖峭壁上的“天池”,前行200米,就是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

如今的人们享受着这里的风景,却从来不曾体会到千百年来郭亮人的辛酸。“牛角山高耸入云,人行如登天,要知道郭亮穷苦百姓的苦,可以把黄连泡在苦水里。”村干部王爱秀跟记者讲起往事。郭亮村最高海拔1700米,曾几何时,村里祖祖辈辈下山只有三条路:一是猴梯,这是一条天然的险路;二是村门梯,绕到山的西边才能下山;三是天梯,高100多米,有420个台阶,最窄处只有40厘米。 小到一根针、一根线、一张纸、一支笔,大到铁锄、锄头、犁头,都是手工抬上梯子的。但太行人从来就不怕什么。上世纪70年代,郭亮村老支书沈明新带领村民,在海拔1200米的悬崖上,只用双手、锤子、凿子,没有任何机械工具、电力照明设施,甚至连手套等最基本的防护工具都没有,就开凿了一条“人工隧道”。耗时1860个日夜,耗费12吨六棱钢凿,折断4000多把铁锤。这条用心血和汗水修建起来的悬崖路,把郭亮村与外界连接起来,被誉为中国最美十条公路之一。 由于其险峻程度,它也被称为世界十大最危险道路之一和世界十八条最独特的道路之一。

令人屏息的绝壁长廊、险峻的千尺绝壁峡谷、深潭长涧的绝美水景,让郭亮村这个隐匿在太行深处的小村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从小生长于此的郭亮人,用石头为这个靠山顶绝壁托起的村落,增添了更多古朴的气息。错落有致的石屋、蜿蜒曲折的石巷,随处可见的石磨、石桌、石凳、石阶、石坝……漫步在郭亮村,犹如行走在石头的世界里。此外,在郭亮村还能感受到南太行的四季美景——春季山花烂漫,夏季山峦葱茏,秋季林木染红,冬季冰雪晶莹。

20世纪90年代,著名导演谢晋把这个村子选为电影《清凉寺钟声》的拍摄地,并称之为“太行明珠”。随着电影的上映,郭亮村名声大噪。此后,先后有6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还吸引了全国100多所艺术院校、30多个摄影协会来此写生采风。

郭亮人趁势做起了旅游生意。石头房子成了民宿,用石头做成的小米、面粉成了农家乐的特色,曾经荒废的“天梯”成了游客清晨看日出的好地方。古朴的小村落越来越热闹。近两年,随着新津、合惠、烟太行等公路的通车,人们可以更快捷地来到这里,郭亮人也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

每年4月到11月,是郭亮村村民宋振富最忙碌的时候。“春天有很多游客来赏花,也有不少学生来写生,夏天很多人来这里避暑,秋天太行山的色彩缤纷,美不胜收!游客在这里还能吃到地道的农家菜,比如野韭菜炒鸡蛋就特别受欢迎。”在村里经营民宿的宋振富告诉记者,他靠这家民宿养活了三个孩子,老大现在读硕士,一对双胞胎即将上高中。这个只有105户人家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南太行山文化旅游康养示范村,半数以上户经营民宿,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青山似墨,碧水如烟。行走在郭亮村,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雄伟,聆听到历史的回响,惊叹人们雕琢山川的毅力,感受到浓浓的乡愁。雄伟的山川孕育了它,沧桑的岁月雕琢了它,顽强的意志重塑了它。郭亮村这颗“太行明珠”的美,美得让人百看不厌……

光明日报(2024年7月7日第05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