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代表,其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震惊世界。随着出土文物的不断增多,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保护这些珍贵文物,使之永世流传。
保护技术难题
- 挖出来容易,保存难
- 露天作业不现实
- 大棚遮挡景观
- 地宫深深,上下不便
- 发掘时间过长
- 发掘能力与研究能力有限
- 保护技术不成熟
- 投资太大
秦始皇陵中出土的文物,刚一接触空气就会变成飞灰,如马王堆墓中出土的文物。兵马俑身上的颜料,出土时鲜艳无比,出土后就很快氧化消失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为了保护文物,不能采用露天作业的方式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露天作业会受到风雨、阳光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对文物造成破坏。因此,需要搭建一个大棚来遮风避雨。
搭建大棚虽然可以保护文物,但会遮挡秦始皇陵地面景观,让人们无法感受到秦始皇陵与周围群山的融为一体的壮丽景象。
秦始皇陵地宫距地面约35米,发掘难度极大。如果采用土木结构加固,则会改变立壁的原生形态,破坏地宫内部景观。
秦始皇陵地宫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发掘工作量巨大,预计需要40年甚至更长时间。漫长的发掘时间会给文物保护带来巨大挑战。
我们缺乏直接发掘秦始皇陵这样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陵寝的经验,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发掘上的失误。同时,对出土文物的修复也需要攻克大量技术难关。
秦始皇陵地宫中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尚无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尤其是彩绘、帛画等有机物文物,一旦暴露在外,会迅速变质。
发掘秦始皇陵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发掘工作根本无法启动。
缓挖待时机
鉴于上述技术难题和历史责任,国家决定暂时不发掘秦始皇陵,待科技水平进步、保护技术成熟后,再对秦始皇陵进行进一步的勘探和发掘,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秦始皇陵及其出土文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