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方便面又要涨价了?前不久,中新社报道称,康师傅方便面将全面调整价格,袋装面建议零售价或由2.8元涨至3元,桶装面建议零售价或由4.5元涨至5元,涨幅分别为7.1%和11.1%。
这并非方便面第一次涨价,近年来,方便面单包均价总体呈现上涨趋势,我们熟悉的国产方便面已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了2元(袋)时代,迈向6元(桶)时代。
业绩不佳、原材料涨价、战略转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该物美价廉的方便面变得“高不可攀”?在自热火锅、螺蛳粉等强劲竞争对手的包围下,康师傅能否凭借高端战略脱颖而出?
方便面集体涨价
小时候向妈妈讨来的一碗方便面,犹如一场回味无穷的盛宴;长大以后,每一个深沉静静的夜,每一次跋山涉水,每一次通宵加班,都少不了方便面。
方便面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便宜,几乎成为每个中国人从童年到成年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从什么时候起,本该物美价廉的方便面,却变得“高不可攀”。别说10块钱、8块钱的进口方便面,就连我们熟悉的国产方便面,价格也在不知不觉中从2块钱(袋装)涨到了6块钱(桶装)。
方便面涨价不只是几家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方便面品类的价格都在发生着变化。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一包方便面的平均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
2022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一季度,一包方便面的平均价格从3.40元/包上涨至3.67元/包,涨幅5%,目前已经达到最高价。
以方便面“领头羊”康师傅品牌为例,今年5月,康师傅方便面涨价消息一时成为热议话题——袋装面建议零售价由2.8元调整为3元,桶装面建议零售价由4.5元调整为5元,引发巨大讨论。
这并非康师傅第一次涨价。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康师傅实施袋装方便面涨价2元/箱、桶装方便面涨价1元/箱的策略。2021年、2022年,康师傅连续两年涨价,袋装方便面涨价至2.8元,桶装方便面涨价至4.5元。一年后,涨价潮归来。此次涨价最终的结果是,袋装面涨价7.14%,桶装面涨价11.11%。
除了涨价以外,各方便面品牌也在努力抢占高端市场,开始陆续推出自己的中高端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15年,今麦郎就推出一菜一面,定价7元/碗,告别3包配料的传统模式,将自己定位为中档方便面。2017年,统一率先推出满汉全席“台湾半筋半肉牛肉面”,定价20元/碗,白象则推出骨汤面,定价35元/盒。次年,康师傅推出速食面馆,定价与统一“满汉全席”旗鼓相当。行业市场进一步打开,从低端到高端,方便面品牌纷纷选择“应有尽有”。
但消费者真的能接受如此昂贵的方便面吗?
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方便面支付7.5元以下的价格,其中,2.6元至5.0元价格区间消费者可接受比例最高,占比44.5%,其次是5.1元至7.5元,占比38.7%,7.6元以上价格的消费者仅占12.4%。
某机构曾统计过消费者购买方便面的原因,其中49.5%的人购买方便面是为了省钱。过去,方便面凭借价格低廉、方便快捷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成为消费者心中划算、实惠的代名词。如今,虽然高端方便面可能提供更丰富的口味和更优质的配料,但10元左右的价格也让一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感到不满。
方便面涨价的背后,其实是品牌商生意不景气。
康师傅2023年财报显示,连续5年,其方便面业务的收入占比和毛利率均低于饮料业务。2019年,方便面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41%,2023年则降至36%。从毛利率来看,虽然2023年方便面毛利率有所提升,与饮料的差距有所缩小,但差距仍然存在。
2023年,康师傅方便面营收287.9亿元,同比下滑2.84%;统一集团方便面营收95.94亿元,同比下滑9.65%。占据方便面市场半壁江山的两大巨头,一年下来销售额少了近20亿元。
方便面销量不佳,销量危机之下,产品创新、产品高端化、用价格换取利润成为品牌们默契的选择。
方便面为何涨价?
“业绩不好,就涨价弥补”是公司的营销策略之一。如果深入研究方便面行业,就会发现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波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包方便面主要由面条、辅料包、包材三部分组成,其中面条+棕榈油的成本超过30%,占单品成本的大头,二者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产品成本。
《康师傅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材料》具体显示,方便面生产的主要原料小麦粉、棕榈油价格波动较大。
过去三年,棕榈油走势如过山车,以2021年上半年价格为标杆,2022年上半年价格同比上涨50%,下半年开始逐渐回落,到2023年下半年,棕榈油价格跌至2021年上半年的93%。虽然价格有所回落,但在原料价格走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商家通常希望提高利润率来抵御风险。
相比棕榈油,面粉的价格波动要温和得多,但也可以用剧烈来形容。
2022年小麦主流价格最高达到3400元/吨左右,相比2019年最低点2200元/吨,波动幅度高达惊人的1200元。2024年虽有所下滑,但经过几轮涨价,小麦整体价格水平相比三年前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长期来看,小麦价格受供求、政策调控、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对于属于小麦制品的方便面而言,提价有利于抵御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涨外,劳动力成本上涨也是导致方便面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方便面作为快速消费品,具有利润率低、生产成本低、需求量大等特点,这决定了方便面需要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以提升整体利润。
虽然方便面生产线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但在包装、物流等方面依然依赖人工,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康师傅年报显示,公司员工总数为66807人,其中方便面业务在全国有14家工厂,人工成本可想而知。
中原粮仓河南省也是我国方便面主产区,除了“国货荣耀”白乡,童年记忆中的很多方便面都产自河南,南街村、北京、华龙、禹柱……多年来,河南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北延新乡、南延漯河的地方方便面产业集群。
随着经济的发展,最低工资标准一再提高,这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方便面涨价一方面是成本上升导致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是为提高产品利润空间的市场策略。
近年来,方便食品新品类蓬勃发展。年轻人希望比外卖花更少的钱,省时省力地吃上一顿热饭,于是各种方便快餐应运而生。从10元的酸辣粉,到15元的螺蛳粉,再到20元的自热米饭、30元的自热火锅,整个市场的方便食品价格区间被拉高。相比之下,在5元以下的区间,只剩下基本的袋装方便面、火腿肠、八宝粥。绿皮火车时代的“三剑客”孤独地站在角落里。
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判断往往受到市场平均水平的影响,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价格锚定效应”。稍贵的螺蛳粉和自热火锅改变了消费者对方便食品价格的认知。在它们作为锚点的情况下,方便面的价格也“趁势”上涨。
当消费者对于方便食品的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得好”,并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成本时,两三元一包的方便面挤在眼花缭乱的快餐区里,确实越来越不合适。
方便面真的会被抛弃吗?
我先问你一下,你有多久没吃方便面了?
在康师傅涨价的热搜下,有网友评论称,如果不是涨价,可能连方便面都记不住。事实也的确如此,曾经耀眼的快餐之王,似乎早已远离了我们的餐桌。
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近4年我国方便面消费量仍保持全球第一,但总量却呈现下滑趋势,从2020年的463.6亿包下滑至2023年的422.1亿包。
这一降幅相当于自称“方便面强国”的韩国一年的方便面消费量。
销量为何下滑?既要从方便面本身找原因,也要从外部找原因。
据“你为什么买方便面?”的调查显示,65%的人认为是为了节省时间,其次是喜欢吃和省钱。
由于采用了油炸工艺,方便面的优点一直是快捷、方便、易保存、易煮,但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冻干技术、自热技术的进步,方便面的这一优势可以说微不足道了。
不过,方便面仍然“保持初心”,采用被批评不健康的油炸工艺,消费者转而寻找替代品也是可以理解的。
方便面作为快餐界的老大,同样充满了想要取代它的小弟。
面条有刀削面、意大利面、重庆小面、兰州拉面等,米粉有流汁宽面、螺蛳粉、南昌拌面、土豆面等,此外还有自热火锅、自热米饭、速冻饺子、包子等。
数据显示,在经常购买的方便快餐食品中,方便面以84.5%的比例位居榜首,而速冻水饺等冷冻面类、米粉/米线等面类、螺蛳粉、自热火锅则紧随其后,比例分别为69.4%、63.4%、56.6%、52.6%。
外卖和高铁的发展也让方便面变得不好卖。现在坐高铁,不用吃方便面,也不用挨饿,可以买盒饭或者叫外卖,直接送到座位上。
《方便面市场消费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外卖市场规模每增加1%,方便面消费量平均减少0.0533%;高铁运营里程每增加1%,方便面消费量平均减少0.3191%;高铁客运量每增加或减少1%,方便面消费量平均增加或减少0.3977%;在职劳动者人数每增加或减少1%,方便面消费量平均增加或减少0.3978%。
随着高铁等更加节省时间的出行方式的普及,外卖、新型快餐的渗透,以及农民工数量的减少,目前方便面的扩张已经基本陷入停滞。
不过,近年来方便面也在努力搞出点新花样吸引消费者眼球。据马商映数据显示,2023年方便面市场单季度上市新品数量达600余款,相比之下,酸辣面、螺蛳粉、自热锅等新品类的新品SKU仅有100余款。方便面也在联名、代言人上花功夫扩大影响力。
此外,正如上文所说,一些品牌也推出了高价面,自称是高端面,希望找到新的出路。然而,方便面的销量却持续下滑。
餐饮行业从来都是瞬息万变,很少有人能走在潮流的前面。前有外卖、快餐,后有自热火锅、自热米饭,方便面危机重重。
但方便面涨价5毛钱引发舆论担忧,说明方便面仍是刚性消费需求,但如果涨价只涨价不涨价值,方便面很快就会被淘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