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 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证后代人的需要。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创造经济发展的成就,又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环境保护。要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