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瑰宝】
光明日报记者李杰、张哲浩; 光明日报记者卞锐
“黄河弯弯秦岭绵延,伟大复兴冲上云霄,锣鼓声响迎盛世,跟着党路就宽……”6月14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第九小学的操场上,伴随着嘹亮的锣鼓声,一群精神抖擞的小学生,肩上挎着腰鼓,手握着鼓槌,弯腰驼背,迈着大步,跳跃旋转,一个个都显得衣冠楚楚,精神抖擞。
被誉为“边塞上疆”的衡山,是老腰鼓的正宗故里,有“年年有乐,逢年有舞”的传统,几乎村村都有腰鼓队,人人都会打腰鼓。
衡山老腰鼓舞在黄土高原上翩翩起舞。 冯立新 摄
衡山老腰鼓乐团成员在窑洞前演奏。 吴景欣 摄
衡山老腰鼓队队员在陕西省榆林市衡山区波罗堡进行表演。 边睿 摄
衡山老腰鼓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军秧歌”“胜利腰鼓”“吉祥腰鼓”的一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山老腰鼓是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可追溯到明代中期。
盛夏,陕北大地草木葱茏,风光无限。在衡山区南塔便民服务中心张村右地村衡山老腰鼓基地,71岁的李成元老人正兴高采烈地接待着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老腰鼓爱好者。
李成元出生于腰鼓世家,父亲都是周边地区有名的腰鼓大师。在父亲的影响下,他13岁开始打腰鼓,并掌握了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山老腰鼓传承人。“衡山老腰鼓演奏要求动作不仅要自然流畅,还要刚劲有力,要表现出英雄气概。”李成元说,衡山老腰鼓有很多武术动作,所以演奏起来会很有气势。他已经70多岁了,但劈腿、高抬腿等高难度动作还能表演。
衡山老腰鼓以演奏风格独特而著称,通常以舞队形式表演,有单人、双人、四人、八人、集体表演等形式。舞队由伞头、鼓手、蜡花、丑角等组成。鼓手动作刚健有力、豪迈洒脱、节奏频繁。拉花舞姿轻盈,带有一丝怒气和羞涩,与鼓手结对,眼神交流,使整个舞队的表演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近年来,衡山区坚持传承与保护并重,加大对衡山老腰鼓的研究和保护力度,组织专家学者对衡山腰鼓进行发掘、保护、扶持、整理,建立完善传承人家谱,并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积极培育新时期衡山老腰鼓传承人。
“一定要把衡山老腰鼓演奏出来,展现我们的气势、英雄气概、精神风貌。”每隔一段时间,衡山老腰鼓传承人曹润明就会走进榆林市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园,除了现场为学生们表演,还耐心讲解腰鼓的历史、文化内涵、演奏技法等,努力把“非遗进校园”变成“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沉浸在衡山老腰鼓的文化氛围中。
“自2018年起,学校把衡山老腰鼓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了专门的腰鼓课,让学生在课上学习腰鼓的基本动作和演奏技巧。”榆林市衡山区第九小学校长高娟介绍,目前,衡山老腰鼓队队员由最初的30人增加到80人,覆盖各个年级的学生。
腰鼓一响,节奏四起。如今,衡山腰鼓已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成为最具时代气息、焕发青春光彩的群众性歌舞活动。
光明日报(2024年6月30日第10版)
评论(0)